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贵州省六盘水市春季农业生产观察:抓牢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刘久锋 李曼等
  • 2023-04-23 18:14:50

不负农时不负春。时下正是春季农业生产好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翻地、施肥、播种、浇水、剪枝管护的忙碌身影,农技人员送信息、送服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一幅幅农业生产图景次第展开。

自入春以来,六盘水市成立“抓抗旱保生活保生产促增收”工作专班,围绕综合协调、农业生产、用水保障、气象服务、物资保障分成五个专项小组,持续强化服务保障,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求进,“两园一田”深入实施,特色产业百花齐放,为今年农业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奏响粮食生产“主旋律”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在水城区比德镇比德村,一垄垄绿油油的小麦随风摇曳,农技人员正在田地查看小麦的长势。“今年我们乡种了8000多亩小麦,现在正进入乳熟期,5月初就能收割了。”比德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说,比德镇从去年开始扩大小麦种植面积,预计今年全镇小麦产值达1000多万元,能带动群众增收300万元左右。

据介绍,比德镇气候温和、光照时间长、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小麦种植。全镇小麦种植主要分布在比德村、大寨村、黄草村、水库村和易福社区。

在盘州市乌蒙镇、六枝特区木岗镇的农田里,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农耕机成一道新风景,开沟、播种、覆土、压实……这些以往需要大量人工的农活,如今轻而易举就可完成。

今年,六盘水开展“百万农机闹春耕活动”,将6万余台农机投入春耕备耕,通过现场演示农机、展示新机具、组织农机维修人员深入春耕生产一线开展集中检修和保养服务、宣传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活动,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为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多措并举稳面积增产量,是六盘水春耕生产的主要任务。

“今年六盘水立足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把粮油生产作为春季生产第一要务,全面吹响春耕生产集结号,抓实春耕生产保粮食安全。”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兴建说。

今年年初,第一时间印发了《六盘水市2023年春耕春播工作方案》,对六盘水春耕春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打响了春耕备耕第一枪。按照“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思路,深入推进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六盘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74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不下降、力争有增产。截至目前,六盘水已完成马铃薯、玉米、豆类种植170多万亩,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300余场次。

做好“两园一田”“大文章”

惊蛰刚过,水城区龙场乡宏景茶叶基地内生机萌动,茶叶舒张,满眼翠绿,颗颗茶尖饱满峭立,茶农们动作十分娴熟,手指穿梭其间,掐下枝头鲜嫩的新芽放入系在腰间的竹篓。

宏景茶叶基地现有茶叶1220亩,属于六盘水市打造的茶叶“万元田”基地之一,今年预计可以采15吨左右的茶叶,能实现产值1200万元左右。

“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六盘水市将“小茶叶”做成“大茶业”,茶香飘得更远。目前,六盘水茶园面积31.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29万亩。截至3月底,六盘水生产春茶0.141万吨,产值10.54亿元。

初春,来到六枝特区龙河镇的猕猴桃基地里,农户们来回穿梭,为猕猴桃花一朵一朵地授粉。“基地最高单株产量118.56公斤,挂果数1133个,平均果重104.64克,成为六盘水猕猴桃‘吨产园’的树王。”龙河镇农业技术人员介绍。

通过多年发展,如今的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已全国闻名。目前,六盘水猕猴桃种植面积20.08万亩,挂果面积达10万亩,其中,初挂果面积3万亩,盛挂果面积7万亩。2022年,通过临田测产情况分析,六盘水建成的3万亩猕猴桃“吨产园”均达标达产,产量达3.3万吨。

补种刺梨树苗、挖坑、栽苗、浇水……在盘州中志浩刺梨工坊的梨种苗科研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来到刺梨加工车间,调配、罐装、消毒、抽检、包装……工人们正在各个岗位忙碌着。

为提升刺梨种植产业的质量和水平,中志浩刺梨产业开发(贵州)有限公司2022年10月在刘官街道、大山镇、胜境街道等地,启动了高品质刺梨基地建设,带动盘州市刺梨种植农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刺梨+”生态产业综合体。

“今年1月,我们公司提供的65.0克贵农5号刺梨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7个多月后,顺利完成任务返回盘州。现在,公司已经成立科研团队,在刺梨核心区建立‘太空育种’扩繁育种基地。”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的刺梨,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近年来,六盘水市刺梨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六盘水刺梨种植面积已近120万亩。随着刺梨加工业蓬勃兴起,六盘水涌现出刺力王、初好、天刺力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较强的重点加工企业。

扛起特色产业“金扁担”

走进六枝落别樱桃基地,成片的樱桃树郁郁葱葱,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前来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落别樱桃产业规模已达12000亩,今年,约7000多亩樱桃进入盛产期,平均每亩樱桃产量达800至1000公斤,市场销售看好,让果农们喜笑颜开。

伴随着温暖的春风,来到六枝特区新场乡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通过监控室,只见一群群猪儿正在树林里奔跑、撒欢、刨食。

通过8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建成育繁基地1个、养殖小区15个,产值上亿元,养殖场里的“跑山猪”,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也远销广东、上海等地。公司带动3900余户农户增收。有90多位农民成了公司固定员工,月均工资4000元。

在钟山区南开乡犀牛村四组,农户正在开展整地和蔬菜育苗工作,现场一片繁忙的采收景象。

凉都冷凉蔬菜发展项目系钟山区重点招商项目,南开乡与多点鲜(贵州)供应链有限公司建立“ABC”供应链体系,“ABC”运营模式即政府组织合作社源端种植、多点鲜公司分拣物流、叮咚买菜集团终端销售,实行市场化订单销售,项目共涉及全乡8个村10个种植区域,10个种植区域可种植辣椒、黄瓜、茄子、上海青等十余个品种。

近年来,六盘水充分发挥气候优势,聚焦“土特产”,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富民产业,生姜、魔芋、樱桃、杨梅、生态养殖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得到发展壮大。

近年来,六盘水蔬菜(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食用菌种植4亿棒,精品水果面积5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4万亩。温氏、大北农、新希望、韩伟等优强企业纷纷在六盘水扎根落户,养殖方式逐步从传统粗放型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养殖方式转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已经播下了丰收的希望,期待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

作者:李曼 王珲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