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职教一人 就业一人 富裕一家——
陕西泾阳县“雨露计划+”助脱贫户子女高质量就业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杜娟
  • 作者:胡明宝 寇师凡
  • 2023-05-04 21:51:13

“‘雨露计划’项目不仅资助我完成了学业,还使我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的家庭也彻底摆脱了贫困。”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徐岩村脱贫家庭学子米闯说。

去年以来,泾阳县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建立健全脱贫家庭子女入读职业院校意愿、在读学生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3个清单,全面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帮扶需求等情况,实行“一人一策”“一对一”跟踪帮扶机制,帮助脱贫家庭子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米闯家因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中医疗开销比较大,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米闯的父亲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只能在周边打零工补贴家用;从小米闯就特别懂事,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米闯奔波了好几年,周内上课,周末回家帮父亲照顾母亲,他小小的肩膀也想扛下这个家庭的重任。

随着米闯的毕业,一封承载着全家人期待、又使全家人满怀担忧的录取通知书打破了这个家庭许久的平静,是“上学”还是“下地”,米闯心里纠结万分,西安城市交通技师学院是自己多么向往的大学,但是一想到久病的母亲、年迈的父亲以及大学三年的学费、生活费,米闯又不禁的担忧了起来。

就在米闯家左右为难之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及时上门,鼓励米闯家在精神上要击败“贫穷”,在生活上要充满信心,并联系民政部门将该户纳入低保户,同时协助米闯申请了每年3000元“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彻底打消了米闯所有顾虑。2021年,驻村工作队又为米闯的父亲联系了附近一家家装材料厂,安排其就近务工,年收入为3万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大学就读期间,米闯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热爱、对专业的喜好,次次考试均名列前茅。毕业后,他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节奏、选择了最前沿的动力电池测试制造工作,目前在西安讯湃快速充电技术有限公司就职,月薪6000左右,经过自身不懈努力,如今的米闯已经成为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家住泾阳县王桥镇陈家沟村2组的季晓苗也是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的学子之一。

季晓苗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因病落下肢体二级残疾,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在附近的冀东水泥厂务工,爷爷年迈且身患多项慢性病,家中为低保户。在季晓苗考入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之时,3+2五年制的学费成了这个家庭最担忧的事情,最终“雨露计划”成为了他们家庭的“定心丸”和“及时雨”。五年来共享受“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5万元。

从小生活艰苦的季晓苗非常懂事,也很努力,在“雨露计划”甘霖的滋润下,更加坚定了她发奋学习的决心,先后获得“三好”学生、“1+X”等多项荣誉证书,在2022年7月份还获得了DM设计一等奖;现已就职于陕西星火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资料编辑和上传,月薪3000-4000元。

在谈到目前工作状况和对未来规划时,季晓苗表示“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老板对她也非常好;未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学多看,不断提高自己,挑战自我,还想挑战一下其他薪资高点的工作岗位,来补贴家用,让父母生活能好一点,更幸福一点。”

和米闯、季晓苗一样享受“雨露”滋养的学子还有泾阳县云阳镇翟家村的翟倩,翟倩家中共7口人,爷爷、奶奶患有慢性病,妈妈体弱多病,妹妹和弟弟均在读书,家庭收入紧靠父亲常年种地,打零工维持。

翟倩2018年被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财会专业录取,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翟倩情绪十分低落,既为大学的学费发愁,也为家里多病的爷爷奶奶、年迈辛劳的父母、年幼上学的弟妹考虑,作为家中“老大”的她一度萌生出了放弃上大学,萌生了外出务工帮助父母补贴家用的想法。

正在他们家一筹莫展之时,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会干部主动上门向她们宣传“雨露计划”政策,并协助她顺利申请到补助资金。进入大学后,翟倩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称号;2021年9月,翟倩专升本考入安康学院会计学专业继续学习。

2022年9月,驻村干部宋鹏了解到翟倩需要找个企业进行实习,宋鹏一边向翟倩推送该县人社部门发布的有关“线上线下”招聘信息,一边发动身边朋友、同事共同帮助联系符合专业的企业,最终翟倩选择进入陕西多米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实习。

近年来,泾阳县通过“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真正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富裕一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截止2023年4月底,泾阳县共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3117人次1075.5万元。

作者:寇师凡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