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会泽板坡村:林下飞出“金凤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杜娟
  • 作者:杜星霖 包锐倩
  • 2023-05-04 21:51:58

春风有信,绿意盎然。4月初,时隔两年时间,再次来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板坡村盈河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内,只见一只只形态健硕的板坡鸡或成群结队,或在悠闲漫步,这里是“鸡司令”袁德兵的主场。

“学习多了,经验有了,现在哪只鸡可以出栏,我看一眼就知道。”袁德兵自豪地说。

今年50岁的袁德兵,因患过小儿麻痹而劳动力不足,他曾是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5口人挤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自2018年在合作社负责养殖土鸡以来,他的日子越过越好,过完年便着手将新家加盖为楼房。

“以前,我带着媳妇在昆明打零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收入只有800元,别说住新房,温饱都难以维持,现在我在合作社工作,每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袁德兵回忆道。

土地贫瘠、坡多地少、蓄水保水困难,土地产出率低,无产业支撑,近四成村民为贫困人口,村里没有一条硬化道路……“难摘帽”一直是板坡村民的急难愁盼。

作为会泽县曾经的极度贫困村之一,板坡村基本家家养土鸡。但养殖过程分散,产品不具备标准化,很难打造出与当地生态养殖环境相匹配的品牌,卖不出好价格,便无法形成产业持续发展。

2015年,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正式挂钩帮扶板坡村,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决定发展林下经济,联合村“两委”启动林下生态土鸡养殖项目,成立会泽盈河养殖专业合作社。

从挂钩之日起,红云红河集团就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以党委作为责任主体,党政领导负总责,总支、支部具体帮扶的方式运行,形成了“1+5”(即“企业+县、乡、村、驻村工作队、贫困户”)互联互动工作模式。

帮扶至今,每年红云红河集团及各卷烟厂领导班子成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前往帮扶点实地调研、回访、开展相关工作,把扶贫攻坚主体责任挺在前面;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讲解帮扶政策,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早日实现致富。

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红云红河集团以产业为中心,创新发展模式进行土鸡养殖,通过不断探索,合作社经济效益节节攀升,将板坡村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只鸡如何‘串’成一个产业?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我们决定打造‘板坡土鸡’品牌,通过技术帮扶、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在专家指导下选定土鸡鸡苗,从商标设计和注册申请,到包装设计和标签制作;从宣传推广,到拓展渠道寻找销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力争从基地到餐桌全链条进行安全和质量把控。”驻村工作队书记段雨明介绍道。

“咕咕咕……”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袁德兵正观察着土鸡的生长情况。“让土鸡在山林里自由奔跑,饿了就吃玉米粒和虫子,运动量增加后,土鸡的羽毛鲜亮、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袁德兵笑着介绍说。

合作社里散养的土鸡。

酒好也怕巷子深,土鸡出栏后,如何让村民的“好收成”成为“好收入”?道路兴盛带动产业兴旺是驻村工作队的解题思路。2016年以来,集团投入道路建设资金1524万元,全村8个村民小组道路实现了组组通,全村608户2283人全面受益;投入资金270万元,购买盆栽、垃圾桶等物资,垃圾桶可达到户均一个,大力改善了之前的脏乱差现象;投入资金90万元建设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得益于基础设施改善,村里5分钟即可上G85银昆高速,板坡村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升。

从板坡村的上空俯视,可以看到蛛网状的道路把家家户户联通。这些“毛细血管”让板坡人实现了 “抬脚走上水泥路,家门口前能坐车”的梦想,农特产品外销更加便捷高效,“散坡土鸡蛋”“紫山药挂面”等本土品牌也搭上高速顺风车,“养在深闺有人识”。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时有340户1234人,经持续帮扶,2020年已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22年板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85元,较2014年的6327元增长105%。

沿着板坡村的“四好农村路”一路前行,诗意田园串珠成链,幢幢新民居点缀其间,琅琅读书声,声声入耳……当夜幕降临,遍布全村的400多盏太阳能路灯亮起,点亮了山村的夜晚,孩子们在文化小广场上玩耍,大人们在路灯下聊天,板坡的“金凤凰”正翱翔于繁星夜空当中。

作者:杜星霖 包锐倩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