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先行者

2023-05-12 22:06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由此确立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六个必须坚持”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纲领,也是无数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吴仁宝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吴仁宝是华西村的老书记,在担任村书记48年的光辉历程中,始终以“建设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为己任,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中,吴仁宝以“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身份被评为“改革先锋”。从“六个必须坚持”来审察,吴仁宝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先行者。

人民至上: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旺盛发展的根本就是始终得到亿万人民拥护支持。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吴仁宝成功的法宝就是植根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他的经典话语是“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句话鲜活地表达了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吴仁宝爱华西这片土地,更爱广大的父老乡亲,心中的期许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华西发展的每一步都印刻着吴仁宝一心为民的足迹,从建村初期与贫穷抗争的“创业”、发展时期做大华西的“兴业”,到腾飞时期做强华西的“立业”,吴仁宝历经磨难、敢于担当,“只愿创大业,不愿做大官”是他坚持人民中心的人生写照,也是为民造福的不竭动力。

在吴仁宝心目中,人是一切的起点与归宿,人也是精神与物质的源泉。因此,他相信用自己的“心”来“经营人心”是确立人民至上理念的现实之举: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在行为上扎根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他对社会主义的界定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他对华西发展蓝图的描绘也同样以人为中心,通过建设“美丽的华西村”,最终造就“幸福的华西人”,吴仁宝把人民幸福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坚持人民至上的表率。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吴仁宝一心为民精神的集中表达。“权”在吴仁宝心目中,它是群众给的,只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在“权”的使用上慎之又慎,他秉承“廉洁才有权”的宗旨,用“权”的唯一指向就是为人民服务。“情”在吴仁宝心目中,是“权”的实现方式,无论自己威信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始终对群众充满热情、激情和真情,与群众心心相印,即使在“文革”时期个人“落难”之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华西百姓。“利”在吴仁宝心目中,是“权”的归宿,在这里没有“私利”,只有“公利”,而“公利”的直接指向就是“有福民享”、“共同富裕”。“权”、“情”、“利”有机结合所折射出来的是吴仁宝“为群众所想而想,为群众所干而干”的民本精神。

自信自立:难不倒,吓不倒,夸不倒

我们党特有的精神气质之一就是自信自立,坚定信心和决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理论与实践基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行的动力与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在吴仁宝担任村支书的48年岁月中,自信自立让他铁心向党、坚守理想、攻坚克难、走向成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这种信仰。”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够带领华西走向辉煌,奏响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篇章。

吴仁宝有句名言,“我们做干部,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强的威吓吓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难不倒”展示了吴仁宝的“强者”品性,华西发展道路异常艰辛,没有强者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能知难而进,在面临挑战和抉择时,能沉着应对,最为关键的是他带出了一个能造福人民的基层党组织。“吓不倒”展示了吴仁宝的“勇者”胆识,他曾被人误会为“走资派”“假典型”,他的每一步改革也都与“险象”“危机”共生,但这些无法阻挡其执着的行动。“夸不倒”展示了吴仁宝的“智者”胸怀,与许多昙花一现的农民“英雄”相比,吴仁宝是“不倒翁”,个中缘由是他对“夸”的理性超越,能够在掌声与鲜花中学会反思、掌控自我,进一步激发自己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行为自信。

吴仁宝自信自立的品性集中体现在“追求卓越”的行动之中,这种精神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腔热血”,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自我奋斗”,这种精神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时代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激发了吴仁宝追求卓越的勇毅,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吴仁宝“无论什么时候,都能高举旗帜,与时俱进;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朝气蓬勃,开拓进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扎实苦干、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对党、对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坚信不疑”,是吴仁宝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守正创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我们党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所以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吴仁宝是曾经的时代“弄潮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农村实践探索的杰出代表,华西村的改革发展就是对守正创新的一种诠释。一方面,坚信“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听中央的不走样”,坚持党的路线方针不动摇,正如吴仁宝编创的华西村歌那样,“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另一方面,在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吴仁宝更为崇尚“创新”,精准研判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勇于探索华西发展的特色之路。

吴仁宝曾经说过:“在华西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始终坚持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混合型的发展道路,关键是做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唯上”是农村基层干部经常面对的问题,许多人常常是不假思索地遵从,吴仁宝的“唯上”则是建立在“吃透两头”“两头一致”的基础上,既吃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吃透华西的社会实际;既要同中央保持一致,也要与群众保持一致。改革开放之初,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蓬勃发展之际,吴仁宝却从实际出发,大搞“集体承包”;20世纪90年代,当乡镇企业“改制”浪潮席卷全国之时,吴仁宝却提出“一村两制”,这就是守正创新的睿智。“唯书”常常是做基层工作的“捷径”,吴仁宝也深信“不怕文化低,就怕不学习”,学习理论、关注时事是他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然而,吴仁宝没有沉溺于“本本”,他的理论始终植根于华西实际,通过行动修正理论,这就是吴仁宝理论的实践智慧。“唯实”是“不唯上”“不唯书”的自然归宿,吴仁宝称之为“走自己的路”。华西发展奇迹,不是靠政策“扶持”,也不是从书本“拿来”,而是归功于守正创新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在实践中坚持守正创新,使得吴仁宝的行为根基总是牢固的,对上无忧、对下无愧、对已无悔。他的思想达到最大限度地解放,善于运用新的理念制定新的规划、寻求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选择新的策略达成新的目标。别人不想做的,他想;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坚持守正创新也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华西的生产关系,切实解放了华西的生产力,使得华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

问题导向:没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

“问题”就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外在表征方式,任何一种矛盾运动都会通过特定方式呈现出来,为此,对问题敏锐感知及探究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弥足珍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性,旨在强化全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吴仁宝就是一个问题意识极强的人,也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农村基层干部,华西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他总能预判前瞻性问题、直面现实性问题、发现偶然性问题、解决复杂性问题,从而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奠定基础。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

在“没有条件发展”的困局中如何能够做到“创造条件发展”?这是一个极具问题导向的“真问题”,也是一个不易破解的“大难题”,吴仁宝不仅破解了,而且创造了“天下第一村”的人间奇迹。吴仁宝一辈子从未离开过华西这片土地,他深深地懂得,这里既无资源优势,也无区位优势,即使作为农村,这里人多地少,也不具有土地优势。华西的出路在哪里?吴仁宝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梳理影响华西发展的各种因素,明确了有效破解华西问题的主攻方向。在保证农业基础的前提下,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工业和商业,致力于农、工、商协调发展。正如吴仁宝所说的:“我是农民,忘本的农民,我搞工业、商业了”,这种“忘本”恰恰体现了建立在问题导向之上的实事求是精神,是真正的农民本色,是在问题导向中求真务实。

问题导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吴仁宝身上集中体现为三个环节:一是想干什么?吴仁宝最擅长“想”,包括理想、梦想、奇思妙想,他经常提醒自己“头脑要清醒,要常思索,多考虑问题”,问题一旦想通,行动就紧紧跟上;二是能干什么?吴仁宝追寻的问题连接现实的“此岸”和理想的“彼岸”,现实主义使其注重“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理想主义则使其异想天开,大胆创造人间奇迹;三是由谁来干?首先是自己身体力行,用吴仁宝的话讲,就是“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同时他也注重激发所有华西人的追求,“目标是方向,精神是力量”,最终实现由精神到物质、由物质到精神的跨越。

系统观念:吃透上头,熟悉下头,开会碰头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只有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才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吴仁宝擅长整体思维、立体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大局意识和系统观念,是名副其实的战略家。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吴仁宝能够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即使在20世纪60年代贫穷落后的建村初期,他首先想到的是制定《华西15年发展远景规划》,从整体上谋篇布局,之后的“造田”“造厂”“造园”“造城”则是规划的不断升级。一旦发展规划确立,他就会率领华西人以百倍的努力付诸行动,直至目标达成。

在1996年华西建村35周年大会上,吴仁宝作的报告题为《走共富道路、展宏伟蓝图,建设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其中的“八个不忘”尽显吴仁宝的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维:“发展工业,不忘农业;多业取胜,不忘优质取胜;开拓国际贸易,不忘国内市场;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重视经济效益,不忘社会效益;自己较富裕了,不忘近邻远亲;学习现代文明,不忘传统文化;尊重现职领导,不忘离退休老领导。”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单位,华西村虽小,但它牵涉到上下左右、方方面面,需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各种关系,吴仁宝的系统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保障了华西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吴仁宝秉持系统观念,对华西的整体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系统观念主导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三头”理论:“一是吃透上头,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工作动向;二是熟悉下头,不坐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做到厂情、村情、民情,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开会碰头,汇报情况,及时解决。”正因为对华西发展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了系统设计,使得华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盘棋格局:华西建设标准设计为“三化三园”(“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三园”即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乐园);空间布局的功能设计为“山北是粮仓,山南是钱庄,中间是天堂”;村企建制设计为“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企分开;五统,就是资金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等等。吴仁宝基于系统观念的工作方略涉及治村、经营、为官、教育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不可多得的范例。

胸怀天下: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胸怀天下”既是中国共产党一贯恪守的行为之道,也是神圣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也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吴仁宝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为世人树立了一座丰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共富论”,吴仁宝的“共富”不是“小富即安”,而是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帮带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走“共富”之路是吴仁宝的毕生追求,“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是共富论的精髓,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社会责任感。

吴仁宝的事业始终以一个村庄为轴心,给人的印象显得琐碎、狭小、单一。然而,他虽身处乡村,却心怀天下,在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园,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建成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的同时,吴仁宝也经常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之类的本源性问题,经过一生追寻,得出的结论是:共产党人活着“应该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死了应该“多留下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对于身边的广大群众,他的关爱与付出体现为一种“使命”,他要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好,以“牢记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以“不辱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展好,以“实现使命”。在这一过程中,吴仁宝的人生半径也不断扩大,人生境界不断升华。走出华西,走进全国,走向世界逐步成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他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一面旗帜,为世界各国广大农村的发展树立一个标杆。

吴仁宝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不是纸上谈兵,他以历经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的卓越行动践履共产党人的誓言,表达自己胸怀天下的“初心”:第一步,华西村合并周边16个村,由“小华西”变成“大华西”,带动周边村共同致富;第二步,结对帮扶中西部贫困地区村庄走上致富路,创立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扶贫育人工程;第三步,在宁夏、陕西、黑龙江等省份创建省外华西村,帮带贫困农民致富;第四步,创立“村支书培训工程”,全国5万名村支书来华西学习培训,使改革之花在全国绽放。吴仁宝的胸怀天下最终表征为一种“初心工程”,让全国人民分享华西的发展成果,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吴仁宝老书记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个年头。十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在广大农村正徐徐展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先行者,吴仁宝的改革探索已凝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升华为吴仁宝精神,它必将融入神州大地,永远激励后来者。

作者:吴仁宝研究中心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