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想去厂里工作,但去最近的水头都要搭好久的公交车,关键是厂里也基本不要老年人了,很烦。不过有了工坊之后,我们直接在工坊接单,还有政府为我们联络,只要我们想做,就可以来这边。”日前,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闹村乡的某共富工坊内,拿到了第一笔工资的卢奶奶笑着对记者说道,她告诉记者,通过做手工活可以解决部分生活开销,自己心里也很自豪。
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怎么吸纳,如何开发?这是每个地方都面临,也都希望破解的课题。闹村乡山清水秀生态优势明显,但几乎没有工业。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口逐渐外迁,大部分年纪大的人都以务农为主,缺乏有效的增收渠道,收入微薄,于是,闹村乡以党建联建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资源的政治优势,在村民、企业、村子各类资源要素之间架设起合作共享的桥梁,推动了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呈现“1+12”的发展效果。
一方面,通过“书记帮书记”“组织带组织”的方式,将村社之间的资源禀赋进行有机整合,让平台共用、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区域共富、党建共强,有效解决了单打独斗、重复投资、资源分散等问题,创造了“1+12”的发展效果,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目前,已整合12个行政村共17处闲置场地打造来料加工阵地,通过阵地出租每年还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约200万元。
另一方面,通过前期走访周边各大企业,链接企业资源。目前已引进企业10家常态化为工坊提供需要加工的半成品,吸收当地劳动力500余人,其中低收入群众47人,有效解决企业阶段性“用工荒”。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劳动力,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每天要接送孩子上学,有的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无法在固定时间工作,工坊的建成让这群有“特殊需求”的员工来去自由,不受限制。同时,针对员工特殊性,闹村乡成立了12支以村两委干部、微网格员为主体志愿服务队伍,为151户从事来料加工的农户免费上门送件、取件,打通生产经营的运输堵点,帮助增收致富。并且,针对部分就业人群在工作期间,子女无人看管的情况,闹村改造提升儿童之家、农家书屋、员工食堂、共富讲堂共8处,为就业人员提供免费用餐,为儿童提供书香阅读、课外休闲场所,真正解决就业增收的后顾之忧。
如今,闹村乡还创新“入股联营”的模式,整合区域内的各类资源,成立温州市宜众建设有限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运营。
村与村抱团、村与企结对……党建联建,如同一条条红色纽带,将相关基层党组织串在一起,成为党建统领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关键一招”。未来,闹村乡将深化党建联建机制,全面助力共同富裕,形成意见大家提、事务集体议、问题共同解、成果一起享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作者:张吴浜 朱佳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