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青海大通县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燕
  • 作者:孙海玲
  • 2023-05-21 19:25:57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中央、省、市以工代赈政策。日前,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以提高群众增产增收为目标,全力推动“双增”行动提质扩面增效,发挥好以工代赈“赈”的作用,切实打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路径。

科学谋划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推动“双增”行动提质扩面增效,以脱贫群众为重点,以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就业为切入口,先后申报了大通县桥头镇煤洞沟、小煤洞村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以工代赈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023年,大通县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30万元,设置最低劳务报酬160.8万元,以工代赈可带动农户就业55人,让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以工代赈“小项目”撬动农民致富“大效益”,切实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增进群众福祉。

2023年,大通县强化以工代赈“务工赈济,培训扶智”作用,在吸纳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同时,对参与务工的农民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和岗前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以工代赈务工就业群众劳动技能。2022年以来,先后完成9项农业新技术推广、7项农产品新品种开发,聘请省市相关领域专家,为农民现场传授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2119人,发放培训宣传资料2232册,学好“小手艺”培养“小工匠”,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此外,在全县“一盘棋”总体安排下,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打好“产业推动+消费带动+劳务输出”组合拳,通过劳务输出、产品销售撬动就业、致富“杠杆”,充分发挥南京雨花台数字经济优势与大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优势资源结合,以消费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活水”。同时,坚持推动县域内输出农特产品品牌化建设,充分挖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特色价值,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目前已注册“老爷山”区域公共品牌、“山水大通”区域公共品牌,“青藏臻选”“果品涵”“景阳川”“山城岭”等11个农特产品品牌;引导电商中心入驻企业在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开设网店,真正实现拓宽“赈”的渠道,增强“富”的信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