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动资本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近日,第一届中国乡村振兴风投大会在潍坊顺利召开。来自金融界、实业界的诸多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加会议,并围绕“汇集风投资本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
陈端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投融资机构提供“三全”支持保障
潍坊市副市长、工商联主席陈端梅出席会议并致辞。陈端梅指出,近年来,潍坊以创建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健全金融主体,完善基础金融服务,增加普惠金融供给。在全国首创性颁发畜禽活体所有权,在山东省首创市级银行行长项目行活动,建成全省首个乡村振兴普惠服务金融平台,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将目光聚焦三农。下一步,潍坊市将深入实施一号改革工程,打通企业融资、交易、运营等链条,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各类投融资机构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支持保障。
唐园结:把握乡村振兴时代新机遇,确保资本下乡投在点上
全国农业企业联盟轮值副主席、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唐园结认为,随着农业多种功能深度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深度挖掘,农业农村将是新一轮社会资本投入的广阔蓝海。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安全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的外部环境下,投资界、实业界必须准确研判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把握乡村振兴带来的时代机遇,找准找好可行的产业增长极和利润增长点,确保资本下乡投到点上,好钢用在刀刃上。
张红宇: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形势,提升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以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进步,但在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解决供需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建设水平偏低、农业缺乏全球竞争力等现实问题,要瞄准“四个方面”:一是保粮食总量。粮食安全重要的是总量安全,要确保足够的粮食种植面积,同时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要重视生物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打好“种业翻身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规模经营。要强化农业机械在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应用,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保农民增收。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拓展新产业新业态等方式,提高农业收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多种方式灵活就业,吸纳富余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探索收入补贴长效机制,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三是保农村宜居。瞄准农村的社会保障,做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篇大文章。四是保竞争力提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升中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
钱为强: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发明协会党委副书记、佛山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院长钱为强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是科创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型农业技术应用不断涌现,例如:日本的微纳米气泡技术,可通过物理作用让农作物和水产品增产30%—40%。要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探索与应用,逐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黄秀芬:借力湾区市场、RCEP国际市场的数字化变革,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建议,借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从产地规格、品控标准、直播规范、包装低碳、冷链统一等方面系统推进,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标准化。要强化山东农业生产和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衔接,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建立健全农产品溯源体系。要进一步推动山东农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面向国际市场、对标国际标准、塑造国际品牌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提高山东省农产品在湾区市场的份额。打造产品配送中心和RCEP采购交易中心双平台,聚焦农产品流通贸易核心业务,同步拓展农业数字供应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保税仓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王永茂:充分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手段,实现乡村振兴投资环节风险闭环
格林大华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茂认为,要充分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手段,通过保险公司销售农产品价格险或收入险,将收取的部分保费用作权利金,委托期货公司或风险子公司购买相关品种的场外看跌期权对冲价格风险,降低农户损失。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模式,在“保险+期货”的基础上,叠加“企业”、“合作社”、“订单”、“银行”等环节,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各环节风险闭环,让农户“不愁价”、“不愁卖”、“不愁钱”。
张庆玉:着力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筑牢城市供给系统新基建
惠发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庆玉表示,预制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产业链系统,有助于城市居民一日三餐供给系统提质增效,解决民生老大难问题。在百年大变局、世纪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农产品暴露出供应链不畅甚至断裂的问题,将预制菜产业推向风口。未来预制菜必将是城市供给系统的新基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食材仍存在产业链长、供应链企业少等问题,亟需提高生产效率和集约化程度。要进一步筑牢绿色食品安全梦,以生产加工物流仓储为核心,向前延伸源头种植养殖,向后延伸智慧餐饮,通过产业链优化对食品安全全流程管控;要推动实现国民营养健康梦,引导居民形成合理膳食习惯,推动创建智慧餐厅示范,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解决微量元素缺乏问题;要引领乡村振兴致富梦,用数据赋能农业,让农民挑起致富的金扁担。
陈九飞:农企联盟基金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
北大荒(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九飞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自给率不足,组织升级和技术突破是提升农业自给率的关键。要进一步强化组织生产,由农业转向现代工业。2004年我国耕地流转面积0.58亿亩,2020年已达5.5亿亩,土地逐渐向种植大户和规模化种植企业集中。要在“软”技术和“硬”技术上下功夫,突破技术壁垒。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我国农业机械化率为55%,美国、欧洲机械化率已高达95%。要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从保农产品数量向保质量转变,同时强化农业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和科技贡献率。投资存在诸多风险,要从产业本身、技术创新、消费需求等多重角度分析,选择适合资本投入的赛道,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孟维肖:大力发挥资本在乡村振兴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浙商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孟维肖认为,农业数据可视化、可追溯、可标准化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基础要求。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当前乡村振兴资金缺口巨大,社会资本要在融资、循环、风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尽快补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郭鉴威:遥感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航天信德智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郭鉴威表示,信德始终以党中央关于保护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以遥感助力金融惠农产品,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同时,充分运用遥感技术,强化农业供给保障能力、科技装备水平、农业经营主体、产业韧性、竞争能力,致力打造中国特色“遥感强国”。
许维鸿:用活用好资本市场、现代金融工具,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甬兴证券副总裁、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农村普惠金融专委会主任委员许维鸿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对金融的要求已从“金融+科技”支持产业发展、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转向“金融+产业+科技”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直接融资是深化产业改革,解决资金问题,提高企业和企业家发展效率的重要手段。未来,希望能结合现代金融与科技手段,助力潍坊农业产业升级,用活用好资本市场、现代金融工具,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林雪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