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自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以来,非粮化整治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浙江师范大学耕地非粮化整治研究团队通过2年时间对全国18个省216个行政村的社会调查,在非粮化整治中的农民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荣誉与成果。
谈到农民的粮食生产,团队新疆籍成员古丽皮娅最有感触:“去年暑假,我在老家吐鲁番开展调研,深深体会到粮食对于农民来说何等的重要,在我访谈的30多个农户中,种植粮食的占到80%以上。农民得知我是研究粮食相关的课题的,给我讲了很多有关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78岁的老奶奶,她从16岁开始,在地里收小麦、用碾子把小麦磨成粉制作烤馕,这一转眼就是五十多个年头。打粮食对她们来讲不仅仅是一项劳动,它是一段记忆,也是大多数农民的生活。他们热爱粮食,更热爱生活,这一点是令我最为难忘的。”
团队成员付若彤谈到:“调研中,一个深山村给我印象很深,这个村户籍人口464个人,但在村庄内生活的农民仅有52人,其中34位都是老年人,他们村也是有不少的整治任务,但是面对梯田农业,他们真的力不从心,需要政府基于山区农业的特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政策倾斜。”
耕地的非粮化整治不仅仅意味着从种茶叶、种果树到种谷物、种玉米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整条农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技术或成为过去的记忆,承包户与经营户会发生新的纠纷,外来经营主体与本地农民摩擦不断,种了一辈子葡萄的果农陷入生计选择障碍。因此,团队研究认为认识耕地的非粮化整治、解决整治工作带来的结构性难题,一定要从农民出发,走进他们、倾听他们,结合他们的生计需求出台后续的粮食生产政策。
作者:赵鑫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