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当港口装上“超级大脑”  宁波舟山港数字“蝶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23-05-25 18:44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婉茹

一艘艘大型集装箱货轮停靠岸边,一台台龙门吊舒展长臂装卸货物,一辆辆集卡往来穿梭于码头和堆场间……浙江省宁波市舟山港梅山港区一片繁忙景象,虽然忙碌,但一切却井然有序。

此时,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的远控操作室内,桥吊司机王晓东正紧盯着面前的几块屏幕,两手前后推动摇杆,远程控制桥吊精准完成集装箱装卸工作。“就像在玩抓娃娃游戏一样。”王晓东笑着打了一个比方。

桥吊是码头上用于进行装卸作业的起重机,也被称作是码头的“心脏力量”,桥吊的作业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码头的货物吞吐能力,桥吊司机业是一项技术含量颇高的职业,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司机往往需要在几十米的高空,坐在仅四五平米的高空驾驶室操作桥吊,因为需要透过脚下的玻璃观察作业环境,司机还需持续弯腰,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工作强度很大。

而现在,王晓东等桥吊司机之所以能够坐在宽大明亮的办公室内,在千米之外轻松抓放集装箱,主要得益于码头“双芯”大脑的研发与应用。“这个‘双芯大脑’,就是n-TOS(集装箱生产作业调度系统加IECS智能设备调度系统的双芯作业系统。”梅山港区营运操作部现场控制员冯钧嶂解释道,“这两个系统就像是我们人体的左右脑,分别负责感性和理性思维,将整个港口的数据进行采集,再进行分析,全场景策划和控制集装箱装卸船和集疏运作业任务,支撑千万标箱级码头高强度的作业能力。”

他表示,桥吊司机坐在后方远程操控中心,便能根据“大脑”指令进行操作,通过自动化升级,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桥吊司机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在高空作业,而是坐在操控中心像打游戏一样轻松抓箱,实现了“蓝领”到“白领”的转变。

吴起飞是宁波舟山港集团所属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桥吊司机导师,对于这样的变化,他也深有体会。“我以前也是桥吊司机,深知其中的辛苦。现在不仅司机轻松了,机器操作的准度也更精准了,你看,通过这些屏幕传输的操作现场的实时画面,司机的视觉更广了,集装箱吊起来之后停顿在哪里、距离地面有多高,都可以精准控制。”吴起飞用手指着屏幕讲解,兴奋劲儿溢于言表。

龙门吊主要用于室外的货场、料场货、散货的装卸作业,现在也同样可以实现远程作业。在原先狭窄的操作室里头已经空无一人,司机们都坐在了宽敞明亮的远控操作室。随着智慧化的不断迭代,龙门吊已实现1人控制5台设备与作业无性别差异,女司机也能够操作。

目前,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单小车远控自动化桥吊36台,远控占比72%,外轮理货智能化,岸边装卸实现“无人化”。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远控轮胎式龙门吊100台,远控占比60%,实现一人控多机,连接桥吊与龙门吊的平面运输设备由人工集卡向智能集卡转变,目前公司62辆智能集卡均已具备无人化作业能力,能够支撑6路大船混线作业。

梅山港区是宁波舟山港推进数字化改革,建设智慧港口的缩影。近年来,宁波舟山港集团着力提升科技要素对传统产业发展的赋能,积极推动传统码头向智能化码头转型升级,使智慧化在生产作业、物流供应链、客户服务等环节得到广泛的应用,提升了港口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围绕智能化码头的建设,我们以集装箱、大宗散货两大货种为主攻方向。以梅山港区为例,在生产指挥端,搭建了覆盖码头生产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在装卸操作端,建设高水平的自动化作业链,远控桥吊和远控龙门吊规模化运行实现垂直运输无人化。如今,智慧港口建设在集团快速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宁波舟山港集团技术与信息部高级主管颜明东表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 朱海洋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