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2023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作《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前景》专题演讲。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仇焕广:
感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
我们国家农业基本面还是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可以看出,全国的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到整个农业从业人员90%以上,小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到总的耕地面积70%以上。我们国家确确实实现在是以小户为主的经营模式。
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问题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大国小农如何成功推动由数亿农户构成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我们国家探索的方案,必将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方案。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央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作为农村第二轮改革的重要突破口。90年代以后,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且把农业社会服务提到跟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等重要的程度。从2004年以后,每次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特别是到了2015年、2017年也进行了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要求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取得的经验。2018年提出了推进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包括节本增效。2019年提出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的社会化服务。2020到2022年不断健全体系,并予以制度支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社会化服务的部署放到第六部分里面,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个是把发展社会化服务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搞好了社会化服务,不仅可以通过农业增收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以让农民有更多的机会从事农业服务工作,增加收入。另外,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业的链条,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的价值,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
农业农村部最近选了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典型模式,第一批推荐了大概20个模式。这些模式涉及到我们国家主要的农产品,也涉及到一些茶树、果树等等大宗经济作物。开展社会化服务涉及的主体包括企业、合作社、集体、家庭经营等等几个方面的服务主体,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
这些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时间关系今天不展开了。选择的20个案例代表了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在不同区域、不同经济作物的模式下,怎么通过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跟现代农业连接起来。举个例子,案例中讲了江苏省积极探索“保姆式”的全程托管、“菜单式”的多环节托管、“点单式”的单环节托管等模式。今天会议主办方北大荒农服,我也看过农服体系,黑龙江农垦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有点像原来的集体农业发展模式,在新的时代怎么去探索农垦经济,在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或者说规模化经营方面,确确实实有非常多值得做的探索。北大荒农服不仅在黑龙江做工作,也在安徽等其他地方做推荐工作,都是值得提炼的好经验。
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农业服务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型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2019年底,全国农业服务组织总量达到将近90万个,其中农业生产托管组织占44万个,接近一半,服务小农户超过6000万个。各类服务组织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专业户的数量是最多的,大概有44.6万个,数量是最多的,主要以小农户为主,更加贴近于农户。另外是服务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27.8万个,还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起到了间接服务的作用,组织小农户接受服务,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型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企业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是提供的服务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最高,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农业生产托管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更应的主推服务方式和重要抓手。通过这些项目的示范,通过生产托管的发展,显示出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起到了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促进绿色发展和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规范管理全面启动。2020年农业农村部专门制定印发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指引》,制定地非常规范和具体,对长期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会发挥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不足与发展方向
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管理也在逐渐规范,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制度保障不足,服务衔接机制不完善。一个重要方向,原来国家有一套农机服务体系,每个县都有农机服务员,每个地级市都有农业服务机构。这些农业服务机构跟未来社会层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机构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怎么分工?这是值得思考的,目前这方面做得不够。如果能够把这两者有机衔接起来,会大大提高农机服务的效率。
2、供需结构不合理,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随着农业经营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加深,农业与农村生产不仅需要生产型、技术型专业化服务,而且还需要多层次、多领域复合型专家服务。目前我们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是以单向服务为主,不能满足农户综合性的需求。与传统服务相比,新型的经营主体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更具有个体性、差异性、综合性。这些都是未来应该注意的问题。
3、村集体服务能力弱,区域供给能力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定位不明、主体功能不突出等问题。随着数字化时代发展,交易成本会越来越小,社会化服务可以像我们在网上买东西一样来购买。
三、未来发展趋势
规模化
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社会化服务,虽然土地会集中成片流转,但是通过社会化服务使得经营的规模扩大。现在社会上,包括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土地的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规模化经营这个大方向上发挥的作用是什么样的?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土地流转的问题,社会化服务不能替代土地流转,未来的农业发展需要靠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当然我也认可未来要实现规模化经营。但在目前阶段也需要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参照美国的发展模式,美国虽然已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一个农户有几千亩地甚至上万亩地,到了耕种环节一个电话就把耕种公司叫来,到了打药环节会请专业公司来打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一定是社会化服务和土地流转共同促进的过程。
多元化
向多元化路径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供销社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大荒集团、国家农垦集团都可以发挥作用,农垦本来就是通过集体经营的模式来发展的。农资生产企业也是值得关注的,我们看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很多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经有比如农药生产公司、化肥生产公司、节水灌溉设施的公司,每一项社会化服务都跟着企业服务。这是未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方向。
规范化
家里面的空调、热水器买了以后都是终身维修的,出了问题打电话就可以维修。如果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发展到这种程度,会大大提升社会化服务的质量。
服务领域不断延伸
市场预测、价格信号传递、产品开发和推介、品牌打造、冷链运输、储存、金融与保险服务等,这些领域目前比较欠缺。但是随着规模化经营发展,当然这些产品可能对于小农户来说目前还不太需要,但是对于大的生产经营主体,后期的延伸功能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政策建议
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把社会化服务主体与科研单位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发展主体的比较优势。健全分类分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为不同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政策。
我的报告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