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董浜镇的百亩荷塘,果然名不虚传,大片荷塘一眼望不到头,荷花也盛开了,确实是难得见到的风景。好几年没回家乡,家乡大变样,基础设施完备、村庄别致、景色秀丽,让人眼前一亮。”一位江苏省常熟市侨界人士说道。6月10日,常熟市董浜镇举办了“苏韵乡情 福地常熟”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活动——沪虞田园 “荷”你相“玉”第三届董浜农文旅节暨第七届董浜黄金小玉米节、第二届荷花节。
“这次沪虞网络人士和上海家庭来到董浜,一同参与这次农文旅节,带领达人们沉浸式体验‘童颜记忆’‘悦享时光’两条农文旅路线,既能欣赏田园美景又能体验农事采摘、非遗传承,一起为董浜进行推介,让更多的人知道董浜、来到董浜。”此次活动负责人田甜说道。
农文旅跨界融合,健全产业联农带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董浜黄金小玉米通过连续多年的品质提升和宣传推介,已然成为董浜本地农民所信赖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种植积极性。除传统种销模式外,董浜镇党委政府坚持探索挖掘董浜黄金小玉米更大的市场潜力,丰富产业项目,优化联农带农模式。利用董浜黄金小玉米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摘等生长全过程,开发“董小田”研学课程,让农户化身“田间讲师”,凭借丰富的农事经验,讲述生长原理和作物特性,寓教于乐、寓教于田。
农文旅跨界融合,落实非遗传承保护。董浜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着徐市灯谜、苏派盆景两项省级非遗项目,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苏派盆景多选用常熟本地树种,比如:松、柏、杨、榆,造型技法采用‘初扎细剪’,其造型特征主要体现为‘台、托、顶’。大家请看这株作品,具有苏派盆景的标志性风格:‘六台、三托、一结顶’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运用‘出片有序、结顶自然、初扎细剪、典雅古朴’的造型技法。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小中型的苏派盆景作品,运用的技巧相对简单,给大家平时在家造型做参考。”常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吉佩龙介绍道。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不该让非遗们“束之高阁”,而是需要不断转型升级,实现生活化、大众化、商业化,焕发非遗项目“生命力”。
农文旅跨界融合,打造创意数字文旅。当前直播成为全新业态形式,电商平台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董浜镇开设“董浜懂你 四季等你”直播间,“同城生活+直播带货”搭建起直播间的基础内容。“董粉们可以看到我们账号的名字叫董浜乡情十二品,是不是很好奇什么是十二品?我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十二品指的是全年十二个月董浜出产的特色农副产品,有董浜黄金小玉米、董浜筒管玉丝瓜……”6月10日晚举办的“苏韵乡情 福地常熟”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活动董浜农文旅云推介会上,村党组织书记、年轻干部、企业代表轮番上阵直播,网络人士通过短视频宣传推介董浜黄金小玉米,从产供销多角度介绍董浜产业,发挥数字文旅潜力,开拓董浜直播电商的“蓝海市场”。现场还就如何更好利用网络来开展农文旅跨界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进行座谈交流。
接下来,董浜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做好农文旅发展规划,在产品延伸上下足功夫、在节庆营销上做好文章、在产业联动上搭稳平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优化跨行业产业链、培育多样化推介官,实现产、介、销“三管齐下”,将本地资源社会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全方位助推董浜农文旅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
作者:赵忆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