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发展多元化。近年来,吉林省永吉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培育特色产业,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3个,形成了302国道沿线以木瓜、苏子为主的新特产业长廊,202国道沿线以葡萄、柞蚕为主的传统产业长廊,206省道沿线以大榛子、苗木为主的林果产业长廊,建成了“万亩果园、万亩榛园、万亩苗木、千亩药园”基地,打造了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无土栽培果蔬工厂和木瓜、香蕉等南果北种采摘园。永吉县是全国最大的苏子生产、加工、集散、出口基地,园艺特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
永吉县地处吉林省中东部,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全境纳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腹地和长吉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全县共123个行政村、15个社区(9个城市社区),常住人口达24.3万人。永吉经济开发区连续11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开发区。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为重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63.2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50%,粮食产量稳定在86万吨以上,万昌镇、西阳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全县围绕水稻、紫苏、葡萄、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坚持发挥党组织优势,持续促进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共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30余家,打造了以博大农林、宇丰米业、卓远现代农业、正大永吉实业为代表的45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知名“永吉品牌”。
永吉紫苏占据韩国80%市场,金家乡紫苏种植大户韩丽红告诉记者:“我每年种植10亩地的紫苏,苏叶、苏子销售很好,都出口到韩国,收入也很高。”
“永吉县柞蚕”成为全国柞蚕业的著名品牌、柞蚕种蚕占全国70%市场,有3个农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万昌大米”品牌价值高达65.15亿元,成功申报了省级(稻米)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全县依托有实力、懂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耕体验、休闲采摘、温泉养生、民俗风情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了卓远温泉、稻香田园综合体、满族民俗博物馆等多个乡村旅游新IP,引进了归耒、融创御道等特色主题民宿,实施了“一壶山房”精品民宿、东北黑土民俗文化村等项目。
据统计,2022年虽然受疫情冲击,但全县乡村旅游业仍然逆势上扬,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收入增长12.5%。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县积极探索实践以经营主体带头、基层党组织搭台为主要方式的精细化生产,推动张全、九月丰等经营主体严格把控“种子选育、测土施肥、病害防治、农机作业、精深加工、品牌销售”6个生产环节,实行“党组织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小户带农户”方式,农业现代化核心区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100%,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现全覆盖,耕地质量持续提升。推广鸭稻共生、稻中有蟹、以蜂除害等绿色生产模式,亩均产量提高5%-10%,粮食产量连续10年保持增长。
尹中恒是北大壶镇一位种地的农民。他告诉记者:“自己家种植了3公顷旱田,由于运用了高产技术,如秸秆全量还田,黑土地改良,大垄双行等,产量每年都稳产高产,党的二十大指明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农民就要以实际行动多种地,多打粮,为国家多做贡献。”
近年来,永吉县实行党支部领办“村企合一”模式,引导全县农民“带地入股、带资入股、带机入股、带技入股”。目前,全县123个村党支部领办率达100%,带动集体经济增收560余万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