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青绣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大通农文旅融合领域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深度挖掘大通县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通过东西部协作联农带农机制,培养出一支在青海省具有独特风格的绣娘队伍,近日“绣美乡村计划”启动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民族特色非遗工坊举行,现场为“乡村非遗工坊指导站”和绣美乡村计划“青绣人家”揭牌。
大通县民族特色非遗工坊负责人从工坊职能、绣美乡村计划定位、青绣人家、乡村非遗工坊指导站、产业人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遴选一批农家乐、茶园,结合青绣产品进行改造及装饰,让它们化身为青绣非遗体验示范点,有效树立特色地域名片,助推大通乡村振兴。
大通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杜瑞芹表示,在乡村设立乡村非遗工坊指导站,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提供基础生产设备、原材料、培训、订单派发以及订单检核,这些站点将有效地提升青绣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绣娘们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助力她们在传承青绣艺术的同时,实现收入的增加。
“绣美乡村计划”是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手工能手,把青绣产业做好做强。增强创业就业意识,进一步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切实增强“我想干、我敢干、我能行”的主体意识,将茶园经济和非遗手工艺结合起来,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讲好青绣故事,传播青绣文化。有效发挥“头雁”意识,激活全县妇女创业创新,实现就业内生动力,为全县广大妇女群众树立标杆和典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