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广东湛江农垦东方红农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支部有作为、职工得实惠”。东方红农场东溪第二作业区党支部持续推行“党建+合作社经营”自营经济模式,充分利用其联结职工、自营经济产业的优势,积极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引领职工增收致富上唱主角,组织全队职工参股发展自营经济,切实把党建引领贯穿到合作社经营全过程,努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召开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现场会。
大胆摸索,积极带动
自2012年以来,该支部紧紧围绕连队各项工作、解放思想、积极进取,以加强党的建设,服务职工为重点,成功探索出模拟股份制合作社发展自营经济促进职工增收致富的路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做好职工的“服务员”。近年来,合作社在种植辣椒、香蕉、葛薯等自营经济作物发展中,每年每股职工都能分红二至三万元,让职工走上致富,赢得了职工的认可。2022跨2023年,该合作社共有职工26人入股发展,种植面积达623.65亩,其中香蕉地208.3亩、辣椒地203.75亩、葛薯135.6亩以及释迦果76亩。
取得现在的成绩,农场东溪第二作业区11队原队长、合作社负责人邹碧凤打心眼里为职工高兴,对合作社创建之初经历的种种挫折困难,她不由得地深出一口气说道:“我们大部分职工从小生活在农场的红土地上,想着怎么在这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大的利益空间来成了我们连队党支部那些年一直研究探讨的事。”
“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干,就从网上、书本上、报纸上找门路,找机会,后来认识到当时种植香蕉和辣椒效益不错,就带着试一试的心态,队干部带头与连队一名种植能手职工带着几位经济条件较好的职工一起合股成立合作社种植香蕉和辣椒各有50亩,没想到当年就实现较好的经效益,参股的人员人均分红有4万余元。”邹碧凤回忆。
思路决定出路,初尝到增收甜头的该支部班子成员及职工,决定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把这个增收道路推广到大部分职工中去。于是,召开职工大会,把股份制发展自营经济种植“三高”作物的做法和有关规定做宣传引导,并逐家逐户落实动员。最终,大部分职工清楚具体做法和实际情况后,纷纷要求参股,但也有着小部分职工想参股却没有股金入股。为解决部分职工想参股而没有股金的问题,合作社决定通过“一帮一”带领困难职工入股。每一位党员和原有的成员结对一户困难职工,帮他们先交股金,实现了全队干部职工人人都参与进来。
强化管理,控股防险
坚持科学运作与管理。合作社坚持实行全体股东共同观察、一起管理、认真总结,不断完善改进管理制度和生产措施。首先是股金收支管理双人制,一人负责收管股金,一人负责管理生产农资采购、田间管理劳力费等资金支付;其次是以种植能手为主成立专业小队,负责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劳力用工安排、产品市场销售等。
严格落实生产技术措施。一是选用优良品种,合理确定不同种植比例。合作社全面分析品种与气候、土壤的契合度以及不同的品种投入成本,从而选取最理想种植的品种。二是经多年的种植总结经验,坚定严格落实辣椒种植水肥一体化和防虫网覆盖措施,这一措施有利防虫、防风、防寒,产品销售价格高于不围大棚的产品。
控股防险。一是种植前作出种植成本全面预算,并具体告知全体股东。合作社始终坚持除种植能手和经济条件较好的股东外,经济条件一般的职工股份不可多争取股份,以2万元为最高限。这有效地避免存在不确定、不稳定性的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出现单个承包职工出现损失惨重的情况,同时又可有效地规范股份管理,避免出现对股权的争议。二是实行多种作物、多种品种种植,这有效避免出现单一品种市场价格不好产生较大亏损的风险。
成效显著,职工满意
在合作社发展效益明显的带动下,农场的更多职工敢于投资和吸引了外来专业团队到农场发展自营经济,助推实现农场每年2万亩自营经济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场亩平均土地使用费达943元,该作业区每年土地使用费收缴总额一直在农场前列。
多年来,通过合作社带领全体职工增收致富,该作业区干部职工形成合力,支部坚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队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支部阵地建设、文体活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队职工群众充分体现主人翁意识,个个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营区环境建设中,成为农场基层营区环境建设的优秀典型。同时,合作社知名度不断扩大,受到多方关注,社会效应持续彰显,一批又一批的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前来观摩指导、交流经验,也成了农场以及两级农垦集团公司引领职工增收致富成效显著的基层生产队。
说起合作社的成立,职工覃日丰提到最想感谢的就是农场党委和连队支部,他表示要是没有党委的支持和支部的引领,合作社根本就成立不了,职工们也想不到走合作社种植这条路,现在大家抱团取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致富增收的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谈到合作社未来的发展,东方红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戚强表示,要将党支部的党建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职工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提高产品销售能力,而且还要鼓励更多作业区因地制宜推广发展合作社,把更多的职工吸收到合作社来,不断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作者:孙远辉 许刘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