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杨柳依依,风吹麦浪。走进玉龙县巨甸镇,穿镇而过的滔滔江水、阡陌交错的“烟麦轮作田”,装点着绿色的山峦,甚是耀眼夺目。抬眼望去,远处青翠宁静的横断山脉,如同一幅喷绘在金沙江畔的天然油画,充满了独有的生态韵味。
这就是近年来,丽江烟草紧紧围绕 “为烟农解难、为烟农画像、为烟农出彩、为烟农点赞”的四为服务体系,通过不断转变种植模式、改变烘烤方式、运用生物防控,所打造出的乡村振兴美丽田园新样板。
“烟麦轮作”增收一大块
“收完大麦种烤烟,收完烤烟种大麦,烟粮轮作,产值比以前好,收入也更高了。”玉龙烟区石鼓镇种烟大户和永军感慨地说。
2022年,按照烟站“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指导思路,老和在小春提早播种大麦,实行烟麦合理轮作,综合收入从3763.11元/亩增长至4796.72元/亩。
“烟麦”轮作不仅带来了可喜的收益,更让农家肥产量得到有力保障,烟区土壤保育工作得以有力推进。
石鼓镇烟农赵玉庆正在晾晒丰收的小麦。
绿色烘烤绘就幸福底色
在巨甸生物质颗粒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从农民手中有偿回收的废弃木料、烟秆、农作物秸秆等材料加工成颗粒状生物质燃料。这些生物质颗粒即将在新能源烤房中“大显神威”,替代以往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燃料烤烟。
中和村村民张庆宝在智能化烤房群里为烟叶烘烤添加生物质燃料。李静 摄
“用生物质颗粒烘烤出来的烟叶色泽匀称鲜亮,烟叶不挂灰,每亩能增收300元左右。”九河乡烟农杨亚兵对“绿色烘烤”赞不绝口。像巨甸、九河这样的新能源烤房,如今在玉龙烟区已经普遍存在。全县1492座密集烤房实现了专业化绿色清洁烘烤,带动了农业生产由粗放式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启了“绿色烘烤”新密码。
生物防治擦亮“科技”招牌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种昆虫叫夜蛾黑卵蜂,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小虫,它通过将自身的卵寄生在斜纹夜蛾、烟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的卵内,可以有效防治烟草和其他农作物害虫危害。同时也有效替代了菊酯类化学杀虫剂,实现‘以虫治虫’的目的,防治效果能达到70%以上。”在石鼓镇烟田地头上,烟站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农户使用“烟草病虫害智能识别”小程序,推广“三虫一剂”生防技术。近年来,玉龙烟站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利用生物物种间存在的相依相克关系,通过“以虫治虫”的方式来进行生物防治,不仅减少了对烟叶的伤害,也更符合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过去防治病虫害主要依靠农药,不但会给环境带来影响,还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或者发生变异,使病虫害发生更加频繁,给农作物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带来较大隐患。现在运用生物防治技术、色诱技术以及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我们很快就能实现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烟叶农残、提升综合效益的主攻目标。”烟区技术员杨应辉满怀信心地说。
今天的玉龙,在“为烟农解难、为烟农画像、为烟农出彩、为烟农点赞”的四为服务体系指引下,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蓬勃产业持续增收,发展环境有效改善,民生幸福成色十足,美丽村庄焕然一新,也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作者:李静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