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重庆:专家到地头 农户解了愁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邓俐
  • 2023-07-15 16:55:43

入伏后的重庆,炙热如火。南岸区广阳镇大佛村生态果园里,香桃挂满枝头,红如胭脂,果农们汗如雨下,精挑细选优质果,采摘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桃子保鲜时间短,遇上重庆的高温天气,就更麻烦了。”负责人潘永强介绍,600亩果园里,种植香桃三百多亩、柑橘两百多亩、樱桃和观赏花各三四十亩,主要通过预约采摘和网上销售。但每到夏季桃子成熟时,就成了他最犯愁的时候。

7月12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组织党员专家科技特派员团队走进南岸区广阳镇,为农户找问题、出对策、传经送宝,以农业科技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潘永强的烦恼也迎刃而解。

“重庆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给中晚熟桃生产管理和果品销售带来了巨大挑战。五六月份成熟的早熟桃能够赶在高温天气来临前上市,市场竞争少、售价高、经济效益好,可适量发展。”顶着烈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史文景一边品尝着香桃,一边查看果园果树生长情况,结合实际最终给出了品种结构调整的建议,“在我国桃果市场上,黄肉桃好卖,蟠桃也好卖,结合我们研究团队的科研工作,可以选择春蜜、黄金蜜系列、中蟠系列等优良品种。”

为了帮助果园拓宽销路,专家团队还从营销方面给潘永强支招。“南岸区的区域优势强,可抓住市民回忆旧时农耕的情怀,将虚拟的QQ农场变成现实。”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产业处处长皮竟提出,可在果园开辟出专属区域让个人或企业线上认领,同时线下实地体验耕种、采摘的乐趣,进一步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推出一批桃文化创意产品,既卖产品,又卖文化。

在广阳镇银湖村,村民胡明波的烦恼与潘永强有点不一样。胡明波拥有50亩果园,集中在地势陡峭的山坡,日常管护只能靠人力。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海健实地查看后发现,果园里种植了李子、枇杷、桑葚、樱桃等果树,成熟期分布春夏秋冬。

“想法是好的,希望一年四季都有收入,但管护难度太大,而且如果不能投入大量人力,就可能种不好。”杨海健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随后向胡明波建议,精选两三个品种进行种植,在靠近公路的坡底种植李子、枇杷等品种,与主打采摘体验的乡村旅游结合发展;在地势较高的坡顶,专攻某一个品种,种精品水果。

近年来,胡明波所在的银湖村,随着乡村休闲游逐渐火爆,越来越多村民建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我们想借这个东风扩大经营规模,但该往哪个方向转型升级,整体的规划设计怎么才合理,我们还没有头绪。”村民王富全有1个小饭庄、9个鱼塘,还承包了100亩花卉苗木园,种植红枫、二乔玉兰等观赏树木。

针对王富全的困惑,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产业处高级农艺师、大田作物专家石有明在深入调研后,直接建议王富全与胡明波两家联动发展,由胡明波提供蔬菜和水果、由王富全提供餐饮和休闲娱乐,共同打造一个集采摘、垂钓、露营、餐饮和游玩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基地。蔬菜花卉所助理研究员陈媛也建议,搞好休闲旅游需要统筹考虑,结合市民的喜好,可以在鱼塘周边增加草坪、观赏性花卉和香料植物的种植,留出室外活动和露营的空间。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户们遇到的困难,不光是生产上的难题,还有产业链上的问题,比如农作物生产的功能布局、农产品的贮藏、怎么运销等等。”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正在探索建立“团队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帮助农户理清整个产业链条工作思路,让农户既不用担心生产、又不用担心销售,真正实现增产又增收。

据介绍,自今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进主产区、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把试验田当办公桌,把农家院当研究室,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通过顶层规划、院区共建、科技培训、科企合作、成果转化等方式,构建了以科技为引领、覆盖全市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目前,针对农时农情,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已出动21支科研团队近300人次,在18个区县为农业主体开展了科技服务,深受欢迎和好评。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