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省、市、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确保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见效,将群众的“舌尖小事”看作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下大力气推进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积分制量化管理试点工作。92名党政干部化身“食安管家”,分层分级包保135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了“全覆盖、数字化”的食品安全新格局,深受群众欢迎。
一、党建引领,在“下千户和万家”党群联户机制上聚焦食品安全
今年以来,沾化区下河乡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开展“下千户,和万家”党员干部联户活动,积极探索“1+4+137”网格化管理模式,织密全域1张网,把全乡27个村共5235户群众和342个经营业户分成4个大网格,分别由乡班子成员任网格长;4个大网格又细分为137个小网格,由137名乡村干部任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细致排查,摸实情、听实话、办实事,找到群众诉求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联户干部发现,随着疫情过后餐饮市场的日益火爆,群众越来越关心“舌尖上安全”,吃得放心已成为群众刚需。
针对走访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下河乡高度重视,积极对接沾化区食药安委,经研究决定,在下河乡开展“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积分制量化管理试点工作”,下河乡将其作为党建引领·2023“民生实事提升年”的重中之重来扎实推进。在整合乡食药安办、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应急管理办公室等力量基础上,以“下千户和万家”党群联户机制发挥统筹协调、兜底保障作用,确保食品安全在下河全覆盖、数字化。
二、“食安管家”层级包保,建立“积分制”管理和星级评审量化管理机制
一是双向存储量化积分。结合“下千户和万家”食安下河行活动,组织开展包保干部和食品业户“积分制”管理和星级评审量化管理试点工作。将食品安全包保干部、包保食品业户主体纳入“双向存储”积分管理,制定赋分细则,每季度汇总积分并建立台账,包保干部根据全年积分情况进行排名考核,与评先树优及绩效评价相结合,工作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食品经营业户根据积分排名,评选出三星、四星、五星级业户并悬挂“下千户和万家”食安下河行定点服务牌,作为政府“消费券”定点使用单位,优先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星级牌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更新一次。对于三星级以下的食品业户,将加强包保检查频次,督促改进。
二是党政同抓强化领导。制定《“下千户和万家”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积分制量化管理方案》,细化积分制管理任务、步骤、要求等;成立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各管区、乡食药安办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督导通报、遴选赋分、宣传指导等工作;召开包保干部、食品业户动员大会解读方案要求,进一步安排部署,并邀请区编办、区食药安办有关领导参会。
三是三级网格管控风险。抽调机关干部、乡直部门负责人、村“两委”等137人组成包保队伍,将全乡划分为商业街片区、东管区片区、西管区片区、中管区片区4个片区,组建管区书记包片、村党支部书记包村、联户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员队伍,对全乡业户进行网格化管理。网格职责落实情况每季度由纪委介入督查,及时进行通报。
三、典型带动,“食安管家”层级包保量化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试点工作几个月以来,下河乡食品安全工作呈现出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好变化,涌现出一批质量为先的经营业主和熟悉食品安全工作的好干部,切实落地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起到了典型带动作用。如获得首批下河五星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山东沾化绿洲茶业有限公司有新突破,将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国家发明专利产业化,参加了2022港澳山东周“好品山东”澳门推介会;下河乡新推荐“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4家、维权志愿者6名、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24家;积极挖掘材料,申报“沾化驴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新发展“沾化冬枣”国家地标农村合作社8家。下河乡包保干部孙民春同志被评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下河乡食药安办被评为“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下河市场监管所被评为“2022年度全区市场监管系统优秀站所”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下河乡将深化、细化、强化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积分制量化管理试点工作。一是对标省内、国内先进,对全部经营点位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查漏补缺、完善提升,做到业务经得起“细查”、点位经得起“细评”、设施经得起“细看”;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短板再发力。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两非一超”等突出问题,进口冷链食品、学校食堂、小餐饮店、医药健康、外卖配送等关键行业,“田间地头”“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三是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鼓励群众有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让人民群众成为出卷人、打分人,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作者:孙民春 许永刚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