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详情
湖北宜昌猇亭区:化工重地嬗变为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2023-08-07 19:40:3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站在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的灯塔广场,眼前一幕让8月4日来到宜昌的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成员不禁联想到这行流传千古的名句。

此时,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正在这里举行。一个远远看上去形似彩虹的走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条走廊的材料就是我们从长江打捞上来的废弃塑料瓶,”一旁的青年志愿者介绍,“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灰黑色的沙石码头和煤炭堆场。”

灯塔广场所处的猇亭区,曾是宜昌市化工重地,因为粗放的生产方式,一度陷入了“化工围江”的环保困局。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猇亭区,立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

作为“立规之地”,宜昌市猇亭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五年来,猇亭坚决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7年的89%下降到54.4%。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产业产值比重从2017年的39%上升到79%。产业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宜昌市前列。

如今,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宜昌沿江两岸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段工业岸线向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嬗变,一个千亿滨江临空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

走进猇亭区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沿江约1公里长的景观带内,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江边一块铜铸的圆形地标上,“2018.4.24”几个字格外醒目。

从那天起,一场重大的转型开始了。

“这片原来是第一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硫磺堆场……后来全部拆除了。”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办公室主任宋桂生指着眼前的绿洲说,“你看岸边的排污口也封了。”作为大型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全面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5大工程,累计投资近百亿元,拆除沿江生产装置,腾退出950米长江岸线全部进行绿化,建设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并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

“从抵触、观望到在政府帮助下关改搬转,成为现在长江沿线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标杆,我们的思想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对高质量发展体会深刻!”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表示,只有转型突围才能带来高质量发展,兴发集团从发展重化工到精细化工,再到如今向新材料转型。以前像生产肥料这种粗放式的化工,产品价值按吨来计算,如今集团开发的高科技化工产品每克价格可达5000元,实现了产品从论吨卖到论公斤卖再到论克卖。

绿色转型催生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以兴发集团为主体建立的三峡实验室,黑磷、硅气凝胶等新材料正在展出,吸引来访者观察、拍照。“这些黑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用于超级快充、芯片制造等。”兴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普通黄磷一吨卖2万多元,而我手中的黑磷,一克就可卖到5000元。”

在广汽传祺宜昌生产基地,500余台机器人有序协作,对汽车进行智能化安装。自2019年投产以来,这个工厂加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陆续投产4款量产车,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

壮士断腕的苦换来了浴火重生的甜。近年来,猇亭区充分发挥临江、临空、临港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项目,逐步建成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合成生物、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优势产业。2022年猇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5%,预计排名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猇亭的嬗变只是宜昌市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一个缩影。5年来,宜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久前,宜昌市摘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高荣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同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进位到全国创新型城市第45位,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 乐明凯 见习记者 陈睿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