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金叶”显担当 实干促振兴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黄华
  • 2023-08-15 18:25:00

盛夏,走进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大新川村、小新川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纵横交错的水泥公路与星罗棋布的机耕道、烟田交织如画,一座座农家小院、特色养殖基地像朴素纯洁的蝴蝶点缀在花丛间……三年来,驻村工作队与群众“打成一片”“同频共振”,共同灌溉了“金叶”致富田,也获得了“全县先进扶贫工作队”殊荣。

党建筑堡垒 振兴添活力

“给钱给物,不如建好支部。”驻村工作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逐步完善“金叶”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拧麻成绳、强基固本,推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再上“新台阶”,实现全面激活党建“红细胞”。

“大新川现有党员19人,其中新发展青年党员1人,流动党员4人(外出务工),入党积极分子4人。”驻大新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何先均说道,“我们把党建工作机制运用到产业发展和项目推进上,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党员干部等‘领头雁’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探索‘能人带动+抱团发展’模式,让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我们结合当前所在乡村治理实际,不断完善村规民约、规范行为养成,通过凝聚乡村治理德治、法治、自治合力,助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驻村工作队积极吸纳发展新党员、定期开展防返贫监测、精准发展“烟草+”产业的五项措施,强培训、强会议、强造血、强监管、强发展,让有效的基层治理在乡村落地生根,扎实服务好了群众“最后一公里”。

片片黄金叶 串起产业链


此时正值烟叶采收季,乡间小路上、田野房屋间,随处可见农户采收、编排、烘烤烟叶的忙碌身影。

过去的大新川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生活普遍困难。近几年,在县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口回族乡全面推进新川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致力打造大、小新川一大一小两个烤烟特色产业村,在两个村内分别成立烤烟、养殖、香菇等专业合作社,采取资金、土地、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引导群众“抱团”发展、享受红利。目前,该村种植烟叶1600余亩,全村62户参与,烟农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这两年,乡政府、县烟草专卖局先后为我们两个村配套了机耕路、水窖、生产机械等。我们手上的土地在政策的支持下流动起来了,机械化的作业方式让我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挣那点辛苦钱了!”村民罗洪军靠种烟叶住上了小洋楼,家中刚刚还新添置了双开门冰箱和液晶彩电,他脸上洋溢出合不拢嘴的笑容。

目前,新川烟区产业综合体已完成土地流转2670亩,发展烟叶1807亩。创新推出的“烟叶+”模式,通过“烟草+养殖”“烟草+种植”两种模式,取得了出栏蜜蜂328箱,猪、牛、羊3000余头,香菇18.36万袋的好成绩,另外还有600亩药材、200亩高山蔬菜正在培育当中。80余户村民人均年烤烟收入已超过10万元,加上多元产业收入,户均年整体收入超过13万元,可实现村集体税收15万余元。

“新川村,金叶香,家家户户住楼房,共同富裕奔小康……”如今,走在大新川、小新川村,统一规划的民房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把全村连接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一座生态公园之中,村民的小康日子越来越红火。

深山发羊财 走上光道


“咩咩咩……”7月15日早,天刚蒙蒙亮,两排标准化羊舍内传出的羊叫声清朗怡人。小新川村养殖场的场主刘焕兵、刘焕春两兄弟迅速爬起身来,开始了新一天的投喂工作。

“马头羊好处多,大的能推磨,小的一百多,老人吃了不起夜,产妇吃了奶水多。”郧西马头山羊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种纯度和羊肉品质都堪称“羊中之王”。2018年,刘焕兵、刘焕春两兄弟在当地政府和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获得了政策和贷款资金扶持,建成了山羊标准化养殖场,次年2月,他们牵头成立了郧西县联扶马头羊专业合作社。目前,羊舍面积600多平方米,消毒间、兽医室、饲料库、防疫等设施一应俱全,每天将羊群“撒”在田野里吃天然野草,晚上回到羊舍里吃人工种植的牧草、玉米和大豆,现年存栏量马头羊600只,毛利已达到40余万元。

“养羊不仅让我自己摘掉了贫困帽子,还成了我们全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坚信,随着养羊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农村人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喜气洋洋和亮亮堂堂。”刘焕兵、刘焕春两兄弟对未来生活憧憬无限。

解决烦心事 办好揪心事


7月15日晚,夜幕刚刚降临,在大新川村、小新川村通村道路沿线,崭新的路灯同时闪耀起来。站在远处眺望,此刻的乡村道路宛如一条“金丝带”,把寂静的村落打扮得格外美丽。

“去年在县局的支持下,我们共为小新川村安装路灯182盏、为大新川村安装路灯230盏,方便了1103户村民夜间出行。此外,县局还捐资了12万元帮助小新川村硬化公路,捐资20万元为大新川村修通了12公路通组路,彻底解决了大、小新川村民出行难和下雨天垃圾清运车通行难问题。”陈兴玉说。

“十几年没过生日了,没想到驻村干部、村上还特意为我们老年人过集体生日,我还是头一回像个孩子一样过生日……”7月16日,72岁的村民齐得金回忆起在村养老互助照料中心的一幕,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今年以来,工作队同村两委共同努力争取外援资金和县烟草局资金累计80余万元,改造修建老人互助照料中心,老年人每天仅需几元钱,便可在食堂吃得好、吃得饱,使他们的晚年更舒心,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协助村“两委”争取了外援资金30余万元,用于小新川村搭建“数字乡村平台”,探索乡村“智治”的新模式,大、小新川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作者:黄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