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首届国际藤茶大会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举行。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翟虎渠、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贵州省茶叶协会会长禄智明,及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斯里兰卡等国内外相关涉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主体代表参会,共谋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共话藤茶产业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等专家作报告。
藤茶,俗称莓茶等,在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饮用历史。近年来,在国家和武陵山区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藤茶产业日趋壮大。据大会上发布《2023年全国藤茶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藤茶种植面积约40万亩,产量约4万吨,形成了湖北来凤、湖南张家界、湖南永顺三大主要产区,带动脱贫致富人数达20万人以上。藤茶消费区域逐渐向全国乃至海外拓展,线上消费趋势十分明显。
世界茶乡看中国,中国藤茶看来凤。近年来,来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藤茶产业发展,按照全球定位优化布局、活跃品牌打造集群的理念,坚持“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逐渐实现了来凤藤茶从繁种育苗到转嫁栽培,从零星种植到成片发展的转变,从初级加工到向精深加工延伸的产业链。
来凤县委书记李伟介绍,来凤藤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御湿、降压降脂等四大功效,历来深受老百姓喜爱。近年来,来凤县以藤茶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农业支柱产业百亿产业集群。目前全县藤茶种植面积达到8.63万亩,开发出4大系列,69个产品,年产值达12亿元,已经成为来凤县的支柱性农业产业,“中国藤茶之乡”的金字招牌正持续擦亮。
来凤县是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地区和全国藤茶产业的主阵地、核心区和先行区。农业农村部农垦局一级巡视员彭剑良表示,一直以来,农业农村部高度关注来凤藤茶发展,将继续支持来凤藤茶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多合作平台,推动来凤藤茶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湖北是茶叶大省,来凤藤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欧阳书文说,将继续加大对来凤藤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全面提升来凤藤茶市场竞争力,确保来凤藤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活动现场,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执行主任、绿色农业特产发展中心理事长刘真为“中国藤茶之乡”来凤县授牌。现场展示了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刘坚为来凤县题词“中国藤茶之乡”书法作品。来凤县县长张作明为来凤藤茶推广大使颁发聘书。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副会长刘桂才发布《2023来凤藤茶互联网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增强消费者对来凤藤茶区域公用品牌认知度。恩施州农科院党委书记牟来举发布《藤茶感官审评方法》团体标准,促进藤茶特色产业标准化发展。
现场还发布了“来凤酉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举行“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藤茶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聘请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戴小枫为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举行来凤藤茶集团揭牌仪式,发布公开招聘来凤藤茶集团执行总经理公告。公布首届国际藤茶大会(中国·来凤)摄影、短视频大赛,藤茶评审结果,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吕明宜等领导嘉宾,为相关获奖者颁奖。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马秀勇宣布活动开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恩施州农业农村局、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分会、来凤县农业农村局、来凤县藤茶产业发展局承办,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加拿大茶叶与花草茶协会、意大利茶业与花草茶协会、澳大利亚茶叶协会等国外涉茶机构、恩施茶产业协会、来凤藤茶产业协会协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