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广西:政企联动 猪病净化促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阮蓓 施开创
  • 2023-09-04 22:28:50

广西高度重视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区域化管理工作。自2017年全面启动广西贵港地区主要猪病净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以来,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标准和规范,制定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引导和支持广西有条件的企业(养殖场户)参与示范区建设,贵港地区主要猪病净化示范区通过了国家验收,总结了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主要疫病控制、净化管理和技术措施,推动全区主要猪病由稳定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使企业种猪健康水平、生产性能以及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有效促进了广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区生猪出栏3347.43万头,增长7.5%,猪肉产量262.65万吨,增长7.1%,年末生猪存栏2233.11万头,增长4.9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提高3.2、2.5和4.23个百分点。

政府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将示范区建设作为实施国家及自治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指导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切实推进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主要猪病免疫、监测以及移动监管、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建立健全生猪养殖、调运、免疫等档案,加强基层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建立定期会商协调机制,每年召集成员单位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完善项目方案,健全工作机制,交流建设进展,明确阶段目标,及时解决、研究示范区建设遇到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各项工作。

科技赋能,强化技术支撑。从2013年起,广西积极主动参与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工作,全区共有5个种猪场8个场次通过“猪瘟净化示范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评估认证。示范区内的广西扬翔原种猪场达到猪伪狂犬病净化标准,获得了“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称号。搭建高精尖兽医实验室诊断平台,指导示范区各生产单元切实做好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净化工作,构建严密的防控技术体系,把猪场打造成严密的“铁桶”,彻底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示范区创建夯实了技术根基。

集成示范,强化典型引领。在广西扬翔公司主要猪病净化及全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基础上,重点推动贵港地区核心区域主要猪病由稳定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总结工作经验,在全区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动物疫病控制与净化由养殖场(公司)向一定区域范围净化,为全国范围动物疫病净化消灭探索经验。“铁桶”养猪模式、区域结构化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在全区推广应用,有效保障了全区的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复产。截至2022年底,广西建成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14场次,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国家级无非洲猪瘟小区16个,数量居全国第三;建有自治区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22个。

示范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借鉴了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三种主要猪病净化模式,项目工作成效明显。一是示范区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扬翔公司形成了一整套涵盖结构布局、设施设备、无害化处理、消毒管理、生产管理、防疫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生物安全综合管理机制,为每个猪场配备了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4年来示范区各猪场没有发生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等主要猪病疫情。二是示范区生猪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示范区内生产母猪存栏量达到5.1万头,比项目建设前增长了80%;种公猪存栏量达到2673头,比项目建设前增长了59.8%。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达到28.7头,比项目建设前提高了14.8%;MSY(每年每头母猪出栏肥猪头数)达27.6头,比项目建设前提高了16.4%。生猪全程存活率达到92%以上。三是一系列技术集成得到示范应用推广。对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疫病防控也具有显著作用的防控非洲猪瘟“铁桶模式”在全区广泛应用,建立规模化猪场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等主要猪病区域性净化技术方案,开展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等主要猪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起一套由本底调查、风险评估、联络机制、净化方案、监测预警、流动性监管、奖惩机制、认证考核等内容组成的评价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主要猪病区域净化模式。四是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得到有效推动。2021年以来,广西持续大力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强化政策支持,突出示范引领,加强指导服务,不断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全国13家上市的生猪养猪企业中,就有8家来广西投资养猪。截至2023年3月,备案猪场13429家,设计出栏规模大于等于500头9083家,其中万头猪场788家,全区生猪规模比重64.51%,比2020年提高8个百分点。跨省调运猪产品比2020年同期增长140.48%。

作者:施开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阮蓓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