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到这个舞台和大家一同分享我作为“中国新农民”的成长故事。
我是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能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莫丽贤。两年前,我是受到乡村振兴战略鼓舞,辞去了高管的工作,回到家乡继承了家父农业祖业。经过我们全家人的齐心协力,现在我们农场也得广东省示范农场,我个人也获评了“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和增城区2022年度“优秀政协委员”。
我很多朋友都说,没想到,小莫你返乡创业,反而实现了一个华丽转变,那创业到底难不难?创业当然难,尤其是选择了农业的赛道,可是我当时万万没想到,最难的竟是我回家的路,是我逆行归乡的第一步。
我还记得2021年,我的父母是红着脸拍着桌子骂我,就因为我要返乡务农。我其实很理解为什么我父母会很生气,我们小时候家乡是很穷的,遍地只有农田,我们只有基本农田。父母是举了全家之力,送我出农村。我也不负所望,毕业后经过十年的奋斗,我成了广东省级孵化器导师,我每天穿着得体的套装在企业之中来回,我每天都在做着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的工作。按照往常,今天在场的台企客商都是我的目标对象。可是我却在事业上升的时候,和父母说,我想回到家乡,甚至我说要投资100万来办农场。我要把我买房子的钱全都投到这片稻田上,这无疑是一个疯子般的决定,没有人会支持我做这个事情,可是我却还是回来了。
广东广州增城能记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莫丽贤
总书记曾多次就乡村振兴、“三农”问题和粮食稳定供给问题进行观点阐述。我是深受总书记的教导,对让人民吃饱饭这件事产生了无比强烈的执念,不仅如此,我们还想要更多的人吃好饭。因为我们的家乡就是中国丝苗米的发源地,我们这里不仅拥有500年丝苗米栽培历史,我们还盛产“饭吃净、碗余香”、比泰国香米还好吃的优质籼稻,作为从小吃这粒米长大的孩子,难道我不应该做些什么吗?
所以我回来了,我回到这个孕育我成长的家乡故土,我们从深挖丝苗米的发源地开始,用“农文旅+农村电商”的方式来提升一亩田的价值。我们还把百年的榕树进行了活化,通过把它打造成为精而美的田园客厅,让远道而来的游人可以在树下尽情的享受稻田上的慢时光,同时可以品鉴到丝苗米的极致美味。
另外我们还根据农时农事的安排,组织丰富的劳动研学,亲子体验,农耕体验等等,为乡村引来人流。在今年我们就举办了超过400名师生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劳动周开耕仪式,我们还把乡村民都带来了农场,让他们做老师,来教我们的孩子学农务农。
今年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回信之后,广州大学也主动找到了我们农场,带来了超过100多名大学生在农场进行劳动体验,我们这个活动也得到了《农民日报》的报道刊载。在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们还通过政府造节、农场造势的方式吸引了过万名游客来到农场打卡。我们用短短两周时间带动了农产品销售超过20万元。
我们用“农业+N”的模式下,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和经济,同时还意外催生了乡亲们自身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现在家乡里面散养的鸡、随地的垃圾都不见了,我们的乡亲也自发跟上了新时代文明建设脚步。在系列的活动之下,我的乡亲们也不再仅仅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者,他们更是可以教书育人的“土专家”;我们的稻田不仅为大家解决基础的温饱,还成为了乡亲们的骄傲。
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来到农场,在田园客厅享受“稻田上的慢时光”,我又发现,即便是面对同一片泥土,不同的区域孩子们他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看,城里孩子大多羡慕村里的孩子自由又阔达,而乡村的孩子却又羡慕城里孩子的多才多艺,并有时候会因为这样感到自卑。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我是迫切想打破这个植根内心的农村自卑感。于是在今年我们就主动对接有关单位,举办了公益夏令营,并且充分发挥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青年力量,让大学生们把他们的专业所长带到乡村,为我们的困境家庭儿童、乡村儿童免费带来了美育、自然、音乐、书法等等素质课程,让我们的孩子即便是在乡村,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素质熏陶,我们用这个活动的方式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开拓他们的见识眼界,以此来去改变他们对粮食,对家乡,对农村的观念。我们也用这种活动方式,把广大的大学生吸引进来共同加入乡村振兴之中来,让他们明白乡村振兴是什么,未来他们毕业以后可以做什么。
创业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我的父老乡亲还很关心我,经常会问我:”小莫,你到底有没有后悔过,当时放弃了锦绣前程来到乡村?“说实在,辛酸肯定有的,而且还不少,毕竟做农业谁又能够逃得过看天吃饭的命运呢。每一次旱灾或洪水都在紧绷我们的心弦,每一次农产品丰收或减产都在考验着我们的心智。可是每当我看到我的家乡、我的乡亲们,因为我们的回来、因为年轻力量的注入而变得更加美好时,我异常坚定并无比欣慰,我回来了。
农业事业离不开乡亲,更离不开青年,作为新农青年,我们不仅要让老农民有职业荣誉感,更要让小村民有幸福归属感。我们的广袤稻田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下正是城乡融合的最佳事业平台。
随着乡村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参与到建设美丽乡村、投身赓续中华传统农业美德的浪潮中来。“青年当肩承国重,青年应做载民舟。”新农青年的担当落到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我们定将继续不遗余力,把诗与远方写在家乡稻田上,让稻田成为我们的骄傲。
我是莫丽贤,一名乡村振兴者,欢迎大家到朱村来游玩,感谢。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