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复合种植产业化推进观摩会在山东曹县举行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王萌 郭峰等
  • 2023-09-13 18:16:23

9月12日,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复合种植产业化推进观摩会在曹县举行,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花生生产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以及花生机械研制企业负责人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会议。

这次观摩会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菏泽市农业农村局、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和曹县人民政府主办,曹县农业农村局、曹县侯集镇人民政府承办,山东为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一直面临“缺粮、少油、缺饲草”的压力。为缓解粮油争地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万书波带领花生栽培团队,自2010年起经过多年艰辛攻关,探索出了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粮油均衡增产模式——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该技术连续多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主推技术。以此为基础,万书波团队又探索出了适于机械化作业的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复合种植及高值化利用模式。其中,“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种植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十项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鲜食花生鲜食玉米高值化技术”入选山东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重点项目。

据团队成员、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所长张正介绍,这项技术具有五个技术优势:首先是经济效益高,采用该模式每亩增收2000-3000元;二是生态效益好,实现种地养地结合;三是实现了农牧融合;四是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均可替代面食,符合大食物安全观;五是初步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

今年6月,曹县厚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在曹县侯集镇西张楼村,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范种植了500亩鲜食玉米鲜食花生。9月12日,来自山东各地以及河南的代表,走进示范田,观摩了鲜食玉米茎穗兼收,花生割秧、挖果、捡拾的过程。他们还来到山东为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万吨现代化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加工基地,观摩了花生秧混贮裹包的过程。

观摩会的头一天,即9月11日下午,由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李向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娟等组成的专家组,对鲜食花生鲜食玉米带状种植百亩示范方,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结果显示:间作鲜食玉米每亩收获有效鲜穗3034穗,亩产鲜穗1106.6公斤、玉米秸秆鲜重1709.3公斤;间作花生密度每亩17932株,亩产鲜食花生荚果323.5公斤、花生秧1659.1公斤。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在市场上的认可度逐年上升,发展前景广阔。鲜食玉米、鲜食花生种植、加工作为新型特色产业,是特色粮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中缩影,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调整种植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生态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同时,其产品对优化膳食结构、促进全民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曹县县委副书记朱宪龙表示,这次观摩会既体现了曹县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品种引进和规模种植的显著成效,也充分展示了鲜食玉米、鲜食花生产业的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推动鲜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观摩会之后举行的研讨会上,万书波表示,下一步团队将与农业管理和推广部门、有关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携手,大力推进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复合种植产业化,同时加强农机农艺配套研究,固化模式,熟化技术。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

作者:王萌 郭峰 蒲艳艳 马德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