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治碱,天下粮安。9月14日,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吉林省大安市盛大开幕。全国盐碱地治理专家学者齐聚大安,交流苏打盐碱地治理之计,共商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发展,探寻增粮稳粮之策。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启动了一大批生态水利、土地整理、示范基地等工程项目。通过在大安市建立西部盐碱地整治示范基地,组织10多家技术单位开展改良技术“打擂比武”,探索盐碱地治理的系统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
白城市是全国少有的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地区,也是吉林乃至东北最具粮食增产潜力的地区。深入挖掘盐碱地潜力,着力提升粮食产能。近年来,白城市坚持把盐碱地治理作为粮食增产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县“一盘棋”有计划分步骤有序开发盐碱地,坚持试点先行打造“大安模式”,坚持“以水定地”强化水资源支撑,坚持高标准争创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区,全力打造盐碱地等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的“白城样板”。
大安市作为吉林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的增产潜力区。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了土地整治项目24个,新增耕地12.73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55亿斤。全市坚决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高效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积极搭建盐碱地治理交流合作平台,分类示范推广盐碱地治理“大安模式”。
开幕式上,与会专家学者共同为白城苏打盐碱地治理研究院、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揭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