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服务全国立潮头
——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海展团速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胡立刚
  • 2023-09-20 17:25:43

“我们是从抖音上获知上海达汇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设计生产菜心收割机的,电话交流后便对设备动了心,得知他们来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今天一早就赶来了。”在上海展厅交流了近两个小时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村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敏对记者说。

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高会D馆是农业高新科技馆,和其它省市展厅布置风格完全不同,上海展厅内4个智能装备实物和1个10万吨级大型智慧养殖工船模型分外抢眼。记者从开馆便注意到李敏和他的同事直奔上海达汇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展台,跟该公司参展代表万之一先生不停交流,为了要了解李敏的身份以及交流的内容,记者因此等了近两个小时。

在此期间,记者观察到不少衣着朴素的参展人员围着无人驾驶拖拉机、AI全自动大田插秧机器人等实物观察咨询,这让本次重点展示上海种业创新、智能装备、绿色低碳等领域37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展厅氛围与众不同。

53822

万之一(左二)向李敏(左一)介绍智能设备产品;

立足长三角服务全中国

2022年,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了80%的关口,如果这一点很难通过展示的方式表达出农业科技的第一生产力内涵,那么,2022年度上海共有19个涉农科技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在这一点上,本次上海展厅给予了比较充分的集中展示。

上海展厅不到200平方米,5项以实物和模型展示的成果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其它32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只能以展板形式展示。在上海展厅种业创新和智能装备成果展示区域最显目的地方,展示着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杂交粳稻申恢26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和《设施蔬菜优质高产高效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两大成果,《虾蟹养殖池塘投喂与水质调控系统研发与应用》、《“沪樱9号”优质抗病樱桃番茄品种》等三个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一个技术发明奖有序陈列在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两侧,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和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申科甜811”优质、广适甜玉米新品种等成果,一并在显目位置展示着。

记者跟踪上海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多年,知道本次展会展出的37项成果只是上海近年来获得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一小部分,甚至不包括“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成果。也清楚这些成果的获得,都得到了上海科技兴农项目的支持,有的还获得了持续支持。只要稍微梳理一下展示的成果便能发现,这些成果除了为上海大都市保供给作出应有贡献,还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立足长三角服务全中国的理念和信念。

正如李敏所说,像上海达汇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这些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都非常明确产品立足长三角服务全中国的定位,因此在研发生产智能农业装备时坚决围绕全国市场需求,追求完善的智能装备技术体系和完整的产品体系。

万之一用行动呼应了李敏的看法。在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万之一详细介绍了公司蔬菜全程机械化这个主营业务,虽然现场只展示了旋耕起垄机,还是通过多种方式向李敏详细介绍了深翻机、灭茬机、播种机、叶菜收割机等智能装备。李敏经营着500亩广东菜心供港菜基地,为了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非常需要农业智能机械,而且,从一开始就围绕完整的产品体系寻找供应商,直奔达汇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展台,是供需匹配的结果。何况,该公司机械的无人化技术依托同在现场展示AI全自动大田插秧机器人的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让李敏等客户不自觉地增加了信任度和满意度。

53821点甜公司代表(右一)向客商介绍AI插秧机器人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沈悦告诉记者,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成果中超过一半即11项成果,获得了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接下来,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将再次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

以机制创新激励上海农业科技创新

过去十多年,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屡结硕果,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屡创新高,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构建起的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四梁八柱”起了很大作用。正是通过逐年完善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上海涉农研究机构、高校和创新主体农业企业得以围绕产业链价值链的薄弱环节展开联合攻关,发挥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培育出全球第三个稻类节水抗旱稻以及系列品种,选育出了国内首个双孢菇品种K6,等等成果,真正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问题。

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如何促进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呢?记者在上海展厅分别向展示LS-602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的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汇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四家展示智能装备实物的参展代表求证,求证的过程中,上海新一轮农业科技机制体制创新因此变得清晰。

53820采购商向参展商代表(右一)咨询无人拖拉机设备

这些享受到上海科技兴农项目支持的企业代表告诉记者,曾经为上海农业科技创新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上海科技兴农项目机制已经提档升级了,上海迎来了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新时期。

为此,记者向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何麒麟求证,从而了解到,今年7月11日和8月14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和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及资金管理细则(试行)》、《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及资金管理细则(试行)》,前者自8月1日起施行,后者则从9月1日起施行,两个细则执行期限均为两年,从而进入了被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认定的上海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新时期。

近年来,上海市明确了种源农业、智能装备、生态农业三大主赛道,《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及资金管理细则(试行)》因此对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做了重新分类,即分为技术攻关、联合育种攻关、产业提升、应用场景、科技人才培育等项目类别,并对每一个类别作了新的定义和界定。技术攻关项目明确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本市农业产业技术瓶颈,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开展农业前沿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引领和支撑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明确优先支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牵头企业、国家核心育种场和自主品种获得国家审定且达到一定推广面积(量)的种业创新企业;产业提升项目明确支持在上海市应用及推广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的农业品种、技术和装备等;应用场景项目则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农业科技应用生态,支持开展上下游配合的农业新技术研发与集成;科技人才培育项目按照人才的不同成长期按需制定支持东方英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政策。

而在资金管理上,不管是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还是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都明确了一个共同的管理新规——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统筹用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

上海在拥有相对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前提下重新分类农业科技项目、调整资金管理办法,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目的和路径选择是一目了然的。记者通过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科技教育处了解到,出台两个新细则的用意和方法很明确,就是通过制度设计机制创新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主体放权,进一步为他们松绑,从而高效激发上海农业科技创新活力,确保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保证上海农业科技成果服务全国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