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阳澄湖第一篓大闸蟹开捕 新版地标防伪标识亮相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高文
  • 2023-09-25 20:23:33

2023年9月25日上午,由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主办,沙家浜镇人民政府、沙家浜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承办,苏州沙家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熟市沙家浜农渔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中国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在国家AAAAA级景区沙家浜风景区隆重开幕。

活动现场,2023版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防伪专用标识全新亮相。会场通过无人机全程跟拍,LED大屏实况转播开捕盛况。嘉宾及游客不仅见证了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的第一篓开捕,还欣赏生动有趣的阳澄渔歌《卖蟹谣》,样板戏沙家浜经典唱段《智斗》、特色水乡舞蹈及女子十二乐坊等精彩节目,让大家在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美味的同时,感受到了沙家浜独特的文化韵味。

今年也是更大喜悦丰收的一年。“阳澄湖1号”选育基地获评省级良种培育场,阳澄湖大闸蟹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苏州仅此一个入选)。今年纳入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的池塘养殖面积 7.09 万亩、围网养殖面积 1.56 万亩,得益于适宜的天气、企业农户的悉心养殖、以及技术人员的努力,今年的蟹整体上规格较去年会大一些,总产量预计在 1.1 万吨左右,较去年增加 0.16 万吨左右。阳澄有佳品,待君共品鉴。今天开捕后,阳澄湖大闸蟹将陆续上市,市民朋友们可放心选购尝鲜。

常熟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核心区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江南水乡的一颗明珠,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近年来,常熟不断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和绿色发展水平,培育出了一批叫得响、品质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今年以来,阳澄湖大闸蟹产区风调雨顺,气候适宜。而养殖户在苗蟹的选种、饵料的投喂等方面,养殖更加精细化、生态化、科技化,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规格还是品质都优于去年。

沙家浜是阳澄湖十八个湾中最大的一湾,水质清澈、碧波荡漾、水草茂盛,天然为大闸蟹构成了一个适宜的“家”,所产的阳澄湖大闸蟹,金爪、青壳、白肚、黄毛、壮体,膏似凝脂、肥嫩鲜美。沙家浜镇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镇共有水产养殖面积3.14万亩,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渔场,开展绿色生态养殖,培育优质特色品牌,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多种措施,把水产养殖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沙家浜镇产水产品总产6400余吨,其中大闸蟹3000余吨,总产值8亿元,2500多家水产养殖户、300多名水产品经纪人普遍增效增收。

优选特色品质,推进种业振兴。根据镇域内主流养殖模式——河蟹、青虾套养的情况,优河蟹、青虾新品种,建设水产苗种培育基地70亩。依托高等院所科研力量,通过引进大闸蟹新品种“长江”系列蟹苗(大眼幼体)和青虾新品种“太湖”系列原种繁育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建成一批生产能力强、信誉度高、售后服务好的水产苗种基地,有效解决了本地养殖户优质水产种苗需求,促进了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设备升级,推升产业优化。依托高标准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引导龙头企业投入资金建设智慧渔业平台。每个池塘配备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观察水温水质和鱼蟹生长情况,实现全天候图像信息记录。采用数字化集成技术,围绕绿色生态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现场实时监控等生产过程,开发建设池塘养殖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从无人机投饵到数据采集分析、精细化管理的自动化控制。建立产品安全溯源系统,确保大闸蟹等水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品牌效应,推动共同富裕。围绕“阳澄湖”这块金字招牌,充分发挥组团集聚效应,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基地+普通散户”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形成利益联结紧密、产加销协作的运行机制。鼓励养殖规模流转、抱团发展,发展集生产、营销、科技示范及技术服务多位一体的渔业专业综合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苗种、统一养殖、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为养殖户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

“沙家浜最美就是芦苇荡。”在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沙家浜镇充分挖掘和整合红色革命传统、绿色生态湿地、古铜色唐市古镇等资源,擦亮“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全域旅游名片。东西双区联动,推动唐市古镇与沙家浜风景区东西双区串联,打造既可配套周边企业商务需求又可承载游客度假双重功能的生态历史街区。南北核心协同发展,即环草荡区域打造成融合乡村度假、民宿聚集、红色教育、农渔体验、田园风光、水上运动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充分挖掘和塑造大闸蟹产业文化。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引导沙家浜镇大闸蟹龙头企业全面发展大闸蟹深加工及直播基地,重塑“四季有蟹”产业格局,形成农文旅共振体系。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