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594.6公斤!亩产552.1公斤!9月25日,在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五周年暨2023年优质水稻测产观摩会上,捷报频传。“亩产量成绩理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在现场激动不已。
9月24日至25日,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宁夏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7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在位于乌兰浩特市和科右中旗的水稻基地随机选取了3块稻田进行粳稻、耐盐碱水稻的现场实割测产,在综合分析水分含量及杂质含量等因素后,经过测算,香型优质水稻品种“X56”平均亩产594.6公斤、耐盐碱水稻品系“兴粳17”平均亩产552.1公斤,优质水稻新品系、新品种表现出有效穗多、穗大粒重、优质高产等特点,丰产性突出,稻米品质优良,耐盐碱水稻连续5年亩产超500公斤。
本次观摩会,还有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及兴安盟各旗县市200余名合作社负责人和种粮大户参加,在看到基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后,大家纷纷表示,有意向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科研基地引进良种水稻。
“我们村有人种这个品种的水稻,跟我们大伙儿推荐了。我特意赶过来参加测产观摩会,我刚才尝了新焖的大米饭,香!有嚼劲!明年我也种。”吉林省白城市新平村的种粮大户刘红侠说。
2018年10月,袁隆平院士在兴安盟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五年来,袁隆平院士团队扎根基地、辛勤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圆满完成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创造了兴安盟水稻产量新高。挂牌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系13个、新品种3个,“X56”“157”等优质水稻新品系、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0万亩;袁梦计划2.0、3.0、4.0等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兴安盟大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大米”高端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确立,更多人喜欢上“兴安盟味道”。
兴安盟科技局局长魏久强表示,兴安盟将推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继续支持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发展,持续做好水稻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两中心一基地一研究院”的创新平台作用,做好水稻新品种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再选育水稻优质品种3—5个,累计推广水稻新品种种植面积70万亩、建成种源生产基地10万亩,促进兴安盟大米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大力加强兴安盟大米品牌建设,以水稻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李健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