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稻”路,创新未来。9月24日-26日,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23创新发展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张洪程、胡培松等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并在论坛上作学术报告,参与稻米产业发展圆桌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罗锡文发来视频致辞。
科技创新,未来无限。湖北省副省长吴海涛现场致辞时表示,湖北粮食产能连续10年稳定在500万亿斤以上,水稻产量稳定在380亿斤左右,优质稻米产业规上加工企业1138家,大米加工产量居全国前列,每年净调出稻谷100亿斤左右,产值超过1200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湖北力量。湖北将以农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稻米种业、种植、农机、加工、商贸、仓储、物流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湖北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3年,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科技部批准开展试点建设,围绕我国稻米行业共性、区域性及基础性重大关键问题开展攻关。十年来,联盟汇聚稻米行业顶尖智力资源,组建了12名院士领衔,26名国内知名专家把关的专家委员会。联盟理事单位遍布稻米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辐射带动全国稻米产业发展。
在联盟组织协调下,成员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大力促进稻米产业智能化发展,推动稻米精深加工、大米功能食品产业发展,提升稻米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共建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行业驱动力的创新示范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19个;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89件,实用新型专利405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72个,审定水稻品种342个;参与制定并颁布实施国家标准44项、行业标准20项、地方标准49项、团体标准18项;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8项、省级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2项、省部级三等奖及各类学会奖23项。通过组织技术对接及联盟成员自主转化,应用推广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累计成果转化金额逾1.5亿元。行业贡献率稳步提升,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活动现场,联盟理事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为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宝国颁发联盟杰出贡献奖。随后颁发联盟贡献奖、组织奖、技术创新奖、产品创新奖、优秀论文奖、优质食味稻米产品金奖;为优秀品牌、创新示范企业授牌;为丝苗米分联盟授牌。推进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及合作签约。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