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9月26日电(记者张磊)26日,在北岳恒山脚下的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举办了浑源县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届黄芪采刨节。活动现场,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浑源县人民政府推出的“新华·恒山黄芪市场指数”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商品现货指数总监吕世阔在作“新华·恒山黄芪市场指数”的解读。
浑源县是我国黄芪之乡,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采刨加工黄芪史。浑源黄芪因品质优良广受业内推崇。截至目前,浑源县共有宜芪面积39.5万亩,有芪面积达28万亩,年可采刨鲜黄芪2500万公斤,产值超5亿元。同时,浑源县还拥有“国家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国家GAP种植基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芪GMP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众多头衔。
近年来,浑源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着力推动黄芪规范化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浑源县县长赵昱清介绍说,2022年,浑源县一产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产品加工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黄芪基地被评为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黄芪栽培系统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浑源县委书记高莹说,近年来,一大批黄芪产业项目、人才、技术等科技创新要素逐步集聚到浑源。县里先后成立了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恒山黄芪系列标准制修订专家委员会,推动恒山黄芪价格指数发布工作,全县黄芪产业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
新华·恒山黄芪市场指数包含浑源黄芪特等芪、一等芪、二等芪、三四五等芪四种商品的销量子指数及其价格监测。指数旨在全面客观反映浑源黄芪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信息,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变化趋势,为市场提供交易参考,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商品现货指数总监吕世阔介绍说,2020年以来,恒山黄芪销量具有明显的规律特征。每年7月至11月,恒山鲜芪集中生产上市,市场下游客商及药企采购备货,销量显著增加。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数据赋能。”新华社山西分社副社长汪振望说,指数作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要联接工具,在产业的标准引领、品牌塑造、话语传播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新华·恒山黄芪市场指数为直观了解浑源黄芪产业发展现状、行业特点,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数字化手段,也将为社会各界了解黄芪产业相关信息增添了一个新途径,更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浑源样板”。
在农业农村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看来,编制新华·恒山黄芪市场指数,对推动浑源县黄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黄芪产业竞争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指数编制,可以推动各产业环节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合,有效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将大大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张照新说。
事实上,浑源县也在着力推动黄芪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精品化发展,强力打响恒山黄芪品牌,全力提升黄芪竞争力。近年来,浑源县将恒山黄芪作为康养产业破题的切口和拉动一二三产的纽带,打造了全国首家黄芪文化产业园,并与高校科研团队、企业合作开发黄芪茶、黄芪酒、黄芪饮品等系列产品,市场反响较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