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新疆博湖:“暗管排盐”让碱地变良田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李道忠 郭玉顺
  • 2023-10-12 20:15:18

日前,记者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现场观摩会获悉,当地节水抑盐灌排协同调控技术、暗管排盐改良盐碱地技术项目获得实验成功。这项技术获得成功,实现了耕地盐碱治理的新突破,将为推进博湖县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10月8日,在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灵峰家庭农场的盐碱耕地里,技术人员与农户正忙着查看作物长势和盐碱治理效果情况,现场还对盐碱地种植的油葵进行采摘、测量、称重,同时对使用新技术改良的土地和未采用新技术的地块作物长势和产量进行了对比。经过测算对比,专家认为“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在博湖县获得了成功。该项目在南北疆选择了4个具有典型盐碱地特点的核心示范区组织实施,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总投资8000多万元,博湖县是该项目核心示范区之一。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徐万里介绍说:“年初,在自治区农科院400亩的盐碱地里,综合实施暗管排盐、水肥盐调控,以改良盐碱地。经过一年技术干预,目前土壤盐分大幅下降,保苗率也大幅提高。去年同一品种的油葵,产量只有100公斤,今年的油葵产量翻了一番。”

据悉,暗管排盐技术是一种盐碱地改良技术,原理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的水盐运动规律,把排水管埋置于地表以下1~2米,结合灌溉淋洗,把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溶排走,达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可以通过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从而改良盐碱土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土壤的盐碱化,使碱地变成良田。原来一些只能种植耐盐碱作物的耕地,经过改良就可以种植辣椒、番茄、玉米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今年这个暗管儿埋进去以后,土地的水位又降了,盐碱没有这么厉害了,去年这块地没埋管儿之前,土地出苗率就百分之三四十,通过今年一年改良,出苗率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种植户赵杰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该研发项目将实施到2025年12月。通过示范区核心试验区观测研究,形成成熟、实用、经济的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实施暗管排盐工程,结合土壤改良、灌溉淋洗、土壤培肥等技术的综合使用,改良盐碱地,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郭玉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