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送来的鱼,味道十分鲜美!让你们挂心了。”近日,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78岁孤寡老人钟传尧收到了同村渔民沈文焕送来的两袋子新鲜鱼虾。钟传尧独自生活,每月收入总和只有一千多元,刨除三百元的房租后每天生活费只剩下三十多元,这两袋子时令小海鲜对他而言是生活中的小温暖。不只是钟传尧,万圣村内6位孤寡老人都收到了来自万圣村中华鲟保护志愿服务队的关怀,刚从码头渔船上卸下的豆腐鱼、梅鱼、大虾等小海鲜当晚就成了老人们桌上的一道美味。
图为万圣村老人钟传尧收到中华鲟保护志愿队的新鲜鱼虾。
近年来,因万圣村渔民先后捕捞、放生中华鲟百余条,为加强保护,万圣村成立了中华鲟保护志愿服务队,今年6月又正式成立了党支部,在加入社会组织“红细胞”党建联建后,服务队认领“授之以渔”项目,发动渔民们在非休渔期内每月两次为万圣村在册享受低保的孤寡老人赠送渔民捕捞的海产品。
靠海吃海,万圣村是余姚市唯一的渔业专业村,有着悠久的捕鱼传统,每年8月中旬到次年4月底,是渔民出海捕鱼的时节。潮涨而出,次涨而归,从杭州湾近岸远至舟山海域,承载的是渔民为生活打拼的一份期许。全村拥有20艘渔船,占全市渔船总量的四分之三,共有渔民50余人,出产小海鲜享誉四乡,年产值达4000万元左右。
图为万圣村主入口。
“给老人们送点新鲜鱼虾,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家,我们都十分赞同。”沈文焕的妻子施利英趁着天气晴好在自家院子里晾晒鱼干,一旁还有三名帮工从泡沫箱内分拣渔获。施利英告诉记者,这几名帮工都是附近的邻居,每日报酬按照小时计算,有时候就用新鲜的海鲜抵报酬:“捕鱼是个烦琐累人的活儿,我丈夫深夜出海,送上岸的渔获都装在泡沫箱里,需要人工及时挑拣分类,然后送往菜场或酒店里售卖。小海鲜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要是没有帮手,实在是赶不及。”
图为施利英正在自家院子内晾晒鱼干。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以前这项活计光靠自己一个人得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如今在大家的帮助下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效率的增加主要归功于万圣村今年3月份成立的定向招工“万圣小海鲜”共富工坊,引导、发动村民从事渔获分拣、加工、销售,在“靠海吃海”上探索新道路。
图为村民们在“万圣小海鲜”共富工坊中村民从事渔获分拣。
共富的密码除了普惠还有智慧。共富工坊还组织村民对小海鲜进行加工,增收的同时延长产业链。施利英说:“以前,我们都是在菜市场固定摊位销售,或者通过酒店订单模式销售,主打新鲜。现在,我们还可以制作鱼干、虾干,最大限度降低了渔获库存损耗,而我们的收入也比以往增长不少。”共富工坊为渔民提供加工设备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将小海鲜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如新鲜鲚鱼通过腌制加工晒干,售价由原来每斤40元上涨到每斤250元,利润空间实现翻番。针对很多渔民反映的小海鲜不易保存问题,万圣村拟投资520万元新建冷库1100平方米,为渔民提供存储和销售等服务,助力“渔获”新鲜“出圈”。
在共富工坊的加持下,万圣村渔民和村民们的生活奔着更加灿烂幸福的方向去,而为村内孤寡老人送海鲜就成了他们分享幸福的方式。万圣村党总支书记宣振良说:“老人们得到温暖关照,年轻村民们则通过共富工坊学到了技术。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这就是我们万圣‘闯海精神’在新时代的共富表达。”
作者:黄庐锦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