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一个烟农的致富经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王累
  • 2023-10-18 17:47:46

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向了老米寨山脚,正值烟叶采烤时节,邹思红一大早就带着工人上坡采收烟叶。“二婶,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啊!”他笑着对王二婶说。

邹思红,家住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米田村,“踏实肯干、脑子灵活”是村民们对这个1988年出生的种烟小伙的忠实评价。

一直以来,邹思红都在想着好好做点事,别看他年纪不大,前些年在外务工时就已经是大工地上的带班组长,早年的他一心想着在外谋发展,但是家中老小的羁绊以及内心对家乡的深刻眷恋,他回到了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说起邹思红的种烟之路,那还得回到四年前。刚回到家乡的他对于做什么、怎么做是很茫然的,在看到永善县当地扶持力度很大,烟草公司也在培养新型职业烟农队伍,同村好几个年轻人都在跟着家里种烤烟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邹思红向烟叶站提出了种植申请。

邹思红利用改装耕地机在山区作业。

为了种好烟,他可下了不少功夫,不断地向烟站技术人员学习膜下小苗移栽、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成熟采收、烟叶调制等生产技术,此外还利用闲暇时间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学习各个地区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

“在山区种植烤烟,土地太零星了,冬耕晒垡最费时费力,大型拖拉机根本施展不开,遇到砂石地还容易把犁地爪犁断,小型微耕机又太费工。”邹思红说。

一次偶然机会,邹思红在网络上看到其他山区用履带爬山虎来运输东西,他就在思考:能不能在履带爬山虎的前面加个犁地爪用来耕地呢?说干就干,当即就联系厂家进行改装,就这样,一台适用于山区耕地的“全自动小坦克”就改装完成,该耕地机平均每日可耕地15亩左右,效率是小型微耕机的6倍,不仅耕得快,还犁得深,深耕翻犁可大大减少了来年烟叶病虫害的发生。

慢慢地,这种解放劳动力的“耕地小能手”在村里逐渐推广,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据邹思红说;该耕地机每年在耕地上能为他省下接近30个工时呢。

邹思红交售烟叶。

家中的一亩三分地,早已不能满足邹思红实现他的梦想。从起初的30亩、60亩、80亩,到如今的90亩,邹思红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路子越来越广。他不仅种植烤烟,还种辣椒,栽天麻、搞养殖。为了让烟田里的肥料持续发挥作用,他还搞起了烟粮协同发展实验,在烟叶即将采烤结束时种萝卜、种蒜薹,种出的萝卜用于养殖肉牛,种出的蒜薹就拉到市场上去卖,据说每亩地种蒜薹还可以挣三四百块钱呢。

看到邹思红忙得不可开交,王二婶笑着对他说:“思红呀,还是你花样多,一年到头你家总有干不完的活,富了你也富了我们呀”,邹思红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依托烟草产业和传统农业,将整个老米寨一半的闲置劳动力都带动了起来。

广袤的田野,为返乡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邹思红也在倾情地回馈着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他是当代新农民的缩影,也是村民们的榜样,正如老话所说:“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邹思红从刚返乡时的一无所有到买了自己的皮卡车,有了自己小规模的养牛场,还修起了小别墅,真正奔向小康生活。

作者:王累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