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第十一届国际农业保险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大会以"农业保险新起点下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2007年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实施大量支持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2020年我国的农业保费已跃居世界第一。但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发展环境以及全球极端天气增加、新技术快速发展等形势,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如何应对,来自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以全球化视野,汇集国内外农业保险最新研究成果,各抒己见,为农业保险更好服务三农,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已经构建起了与农业大国地位相当的农业保险体系,但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如对自然灾害防控能力还有待提升;三大粮食作物以外的农作物的保障水平整体偏低;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等。未来需要搭建更好的平台,不断完善机制,把保险、金融、期货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遥感等新技术,为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产品。
记者在大会了解到,过去的保险更多注重事后赔付,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把端口前移做好事前预防,如有保险机构给客户提供高射炮打云层,以防止发生冰雹灾害把葡萄和苹果砸坏。
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让保险行业的效率更高、服务更好。承办此次大会的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近年来就将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的多个环节。如通过无人机开展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为投保渔业保险客户的鱼塘建立三维模型,指导养殖户鱼塘选址、修建、加固、取水等;结合AI技术,建立养殖保险定损技术规范,即使在无参照物、拍摄不全的情况下,系统也可以测算出猪、牛、羊等的重量,识别分析标的特征和理赔环境,在提高理赔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道德风险。
近年来,全球大灾风险明显增加,一旦发生造成巨大损失,超出承保机构和地方政府偿付能力,导致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出现。而且,随着我国农业保险规模的不断增长、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保险大灾风险进一步凸显。为此专家建议加快我国农业保险大灾基金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
目前我国已有10余个省开展了大灾基金和巨灾保险试点,但由于区域内大灾风险同质性较强、分散性效率不高、地方财力有限等问题,导致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来建立大灾风险基金,形成保险机构大灾准备金制度和再保险制度应对一般性大灾风险,大灾风险基金应对极端大灾风险,大灾基金解决不了就需要政府紧急融资。因此,农业保险大灾基金在整个大灾风险分散体系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迫切需要补上。
会上,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保险金融分会成立,该分会将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化管理,并促进农业及保险金融领域融合发展。
本次大会由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是本届农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大会已是第四次在成都举办,目前已成为探索国内农业保险领域前沿问题、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外农业保险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