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大炼坡,荒地遍布、偶有牛羊觅食;今日的大炼坡,产业综合体示范区坐落于此,整齐连片的田地、水泥路面车辆可以稳稳驶过……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白石镇的大炼坡,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大炼坡地貌主要为山区、坡地,耕地面积相对集中。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这里的田地只能种植旱作物、产业结构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经济效益不好,近2000亩的土地长期被荒废。“以前这里路不好走,车也开不进来,来这里的人多数都是放放羊或者割点杂草回家喂猪。”农户杨永新回忆道。
2020年以来,云龙县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考虑到大炼坡土地资源丰富、连片集中的优势,决定把白石烟站烤烟育苗点搬迁至此。同时,为方便烟农领取烟苗,合作社出资对主要运输道路进行简单硬化。得到育苗点搬迁的消息后,白石镇双龙村20余户村民立刻对自家在大炼坡的荒地进行预整地,准备把烤烟栽在这里。“育苗点搬过来,领苗方便了,路也好走了,而且合作社育苗结束后还会把水无偿供应给我们,节约了这么多成本,地荒着可惜了。”双龙村村民杨学良高兴地说。育苗点的建设,燃起了“大荒地”变“示范区”的星星之火,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考虑把作物种到大炼坡。
为进一步服务农户,近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云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及烟农合作社的通力协作下,距离大炼坡育苗点不足500米的地方落地建成数量达40座的新能源烤房群。同时在烤房群院内设立分级点,解决了以往烟农需要反复奔波于烟田、烤房、家、烟站进行多线劳作的难题,真正做到“采烤分交一体化,足不出坡卖好烟”。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炼坡示范区约11公里的主要交通道路被硬化为水泥路,极大地改善了烟区交通运输条件。
杨陆军原本在外县有固定的营生,听说村里撂荒地复垦、发展产业后,便辞职回家,在大炼坡租下60亩地专心种植烤烟。“和其他地方相比,在大炼坡种地真的太方便了,这么多工序在一个小院子里就能完成,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回家照顾媳妇和孩子。”因为外出闯荡多年头脑灵活,杨陆军还兼职烤房群的“技术顾问”,负责新能源烤房的使用教学,每一炉“金叶子”的烘烤成功都有他的一份功劳。
大炼坡产业综合体的烤房群。杨凯 摄
今年来,云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体制、技术和资金等优势,统筹设施资源利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烟田共建、设施共享、主体共育、技术共构、产业共融”的烟粮协同发展模式,形成了“烟田即粮田、烟农稳粮农、烟业促农业”的协同发展格局,实现了以烟为主、烟粮协同、互补发展的产业目标。地方党委、政府投入资金十万元专项用于探索大炼坡示范区“烤烟+玉米”产业融合模式,全面推广烟粮协作项目,以“主业增收+辅业助收”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累计推广烟粮协作430亩,亩均增收2000元。
目前,云龙县大炼坡已发展为成熟的产业综合体示范区,加之无人机飞防、小型机械耕种等专业化服务的普及,示范区内的农户均能节约3000元的种植成本。同时,投资522.85万元的云龙县白石镇小菜园水库非高标准烟田建设工程已开始施工,通过对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示范区农田的建设,保持区域内的水土生态平衡,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
路为筋、水为脉,大炼坡综合体示范区正如一颗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为古朴的山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杨凯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