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我就把260亩地都托管给了合作社,下种、收果都由合作社管,我就除除草、打打药,轻轻松松一年一亩地就能挣六七百块钱儿!”日前,河北省滦州市雷庄镇黄庄子村农民王少安说,该村2000亩花生已经收获,在合作社“种管收销”套餐化服务下,亩均纯收入600多元。
冀东滦州是享誉全国的“花生之乡”。近几年,该市依托花生产业优势,进行了产品优化,种植高油酸花生,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之一,种植面积6万多亩。
王少安口中的合作社就是当地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10多年来探索实践,该社推出一种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合作服务模式,即“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实施“种管收销”套餐化服务。
郭秀云是该合作社理事长,她接受采访时说:“土地托管的农户,自己负责除草施肥,下种收果则需支付服务费,由合作社负责。”合作社对托管的土地形成了从制种、种植、加工、销售、废弃物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发展。
“不用再忙忙活活地种地,还能分红,挺知足的!”杨家院村农民孟幼广说,他们两口子都在外面上班,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后,家里8亩多地每年最低保障金就有3000多元,年底还有5000多元的分红。
“选择土地入股的农户,不仅每亩地可获得最低保障金,还可获得纯收益60%的分红,农户不用劳作,坐等收成,合作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模式,实行‘种管收销’套餐化管理。”郭秀云说,这种模式整合了土地资源,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节约了种植成本,每亩地节约成本300元以上,也让一部分农民从种地中“解脱”出来。
如今,随着当地花生种植规模的扩大,合作社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和机械资源,建立了现代化专业作业团队,配备了先进的大型农用机械,还应用上了物联网技术、生态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耕种机北斗卫星导航等高科技精准化作业,有效控制了农产品安全生产源头,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我们给全球知名的食品公司供应花生原料,用于加工士力架等糖果巧克力类食品,还供应给国内食用油龙头企业花生果,生产高油酸食用油。”土生土长的郭秀云说,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超过75%,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她已经将高油酸花生品种推广到了山东、辽宁、新疆等地,也将“种管收销”套餐化服务模式“复制”推广到了各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循环、可复制的花生种植服务之路。
作者:李慧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