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至深秋,柑果飘香,眼下正逐步进入广东新会大红柑采摘上市季。11月3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组织新会区有关单位、协会及企业代表走进广东省地标广州塔,举行“新会陈皮·道地臻品”第六届新会陈皮文化节活动新闻发布会,公布第六届新会陈皮文化节系列活动相关安排及筹备进展,16家新会陈皮企业现场推介陈皮系列产品。当晚,新会陈皮公用品牌登顶广州塔,点亮羊城之夜,诚邀各方赴新会共赏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
作为中国著名陈皮之乡,新会已有近千年的陈皮生产历史。新会陈皮药食同源、食养俱佳,素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美誉,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广东省岭南中药材立法保护品种、广东十大道地中药材之一。
“好品质,源于好基因。新会陈皮之所以拥有独特的品质和极高的价值,主要源于三个道地特性。”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兵介绍,一是新会“种”,新会柑从野生柑橘品种中驯化而来,经过数百年“提纯复壮”,发展成为现在的挥发油、黄酮、生物碱、多糖等成分较高;二是新会“种”,“三山环抱”“三水共融”的独特地理环境,使新会水土富含多种矿物营养成分,采用“开沟连环”“生物防治”“园地水利化”“十年一届,水旱轮作”等耕作模式,是新会柑道地产区特有的种植方式;三是新会“陈”,成熟的鲜果皮在新会区内,经自然晒制或风干,自然陈化三年或以上,方可称为新会陈皮。
据了解,第六届新会陈皮文化节将于今年11月至明年3月举办,其中,11月25日将在新会区举行开幕式。近年来,新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会陈皮这一“土特产”,大力弘扬陈皮文化,做大做强陈皮产业,先后荣获“中国陈皮之乡”“中国新会陈皮茶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建设模式”等殊荣,在“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排行榜,新会陈皮成功登顶。
新会陈皮特色名片持续擦亮,得益于道地性保护有力有效。新会区委农办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朝荣表示,为保护新会陈皮道地资源优势,创新驱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新会区通过打造新会(柑)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优化新会柑种植规划布局、实施产业数字化溯源保护、打造新会陈皮公共监管仓等举措,应用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采集全区新会柑种植户、新会陈皮仓储以及种植基地信息,创新利用太赫兹光谱技术进行新会陈皮产地、年份鉴定,为品牌溯源保驾护航。
目前,新会区已形成集柑橘种苗繁育、果品生产、陈皮深加工与开发利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区新会柑种植面积超14万亩,带动超7万人就业,人均增收超2.2万元,2022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190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30亿元。
接下来,新会区将依托新会陈皮特色产业优势,继续围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以道地保护、品牌建设、产业培育为抓手,全力推动新会陈皮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落实《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关于加快推进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法律法规层面解决好新会陈皮道地性保护、品牌保护、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从源头保护新会陈皮道地性。加强膳食研究开发,推出更多高附加值健康产品。进一步规范新会陈皮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加强新会陈皮产地保护。强化品牌宣传,讲好新会陈皮文化故事。持续办好新会陈皮文化节,把文化节打造成中国知名的陈皮文化盛会和品牌,用“一个柑”“一块皮”撬动百亿陈皮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赵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