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家庭农场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但其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也十分明显。“家庭农场势单力薄、各自为政,组织化程度不高,是推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秘书长刘沈厅说。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重新定义了新时期家庭农场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了路径和目标,明确提出“鼓励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发展合作经营”。
2020年5月,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宣告成立。根据中央和省里的要求,该联盟明确了“做政府管理的助手、社会各界的桥梁、家庭农场的‘娘家’”的宗旨,从最初的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发起,如今发展到近400个成员,其中省级示范场成员327名。
直击“痛点”,搭建家庭农场与外界沟通交流桥梁
四川省累计发展家庭农场22万余家,并分散在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多、面广、产业布局散。如何将各类惠农服务信息高效、便捷、低成本地传递下去?如何有效聚集家庭农场的市场需求,与各类服务商形成对等?如何破解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各种难点问题?
“如果仅靠省联盟,也无法做到各种措施的精准落地。”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秘书长刘彬说,既然要做桥梁,仅靠一座桥不可能延伸到千家万户,还需要更多的桥梁组成体系。于是,在省联盟指导下,各县(市、区)家庭农场联盟(协会)应运而生。
2022年4月25日,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出台了《县级家庭农场联盟(协会)工作指引》,其中对各县级联盟(协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进行了规范化指导,从而激发了各县级联盟(协会)加速成立。目前,全省共建有县级联盟(协会)58个。
于此,由省级示范场构成的主体会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10家共建会员、县级家庭农场联盟(协会)团体会员组成的省联盟,由辖区内家庭农场主体会员、为家庭农场提供服务的共建会员、同产业联合体的团体会员组成的县级联盟,搭建起上下贯通的桥梁体系。
为使信息在桥梁体系上快速流通,人人手中的手机成了必不可少的“新农具”。省联盟首先建设运行了企业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并于今年2月14日出台了《县级家庭农场联盟(协会)企业微信建设及运管指引》,旨在团结家庭农场、开展行业互助、聚焦服务需求。
进入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企业微信,首页便是会员风采、会员互助、政策之声、专家问诊、田园秀才、快乐学校、金融服务、市场信息、产品包装等版块。根据家庭农场所在区域和主导产业不同,又组建了21个市(州)企业微信内部群和11个产业外部群。
“每当从省联盟企业微信上看到重要信息,我会及时转发到我们区联盟企业微信群里,当然,我们区联盟企业微信群里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我也会及时上传到省联盟企业微信里,这样就很好地做到了上下一贯的信息互联互通,更有利于共同发展。”刘沈厅说。
服务“重点”,构建产供销全链条抱团共进的机制
“省联盟成立3年多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主管下,除了贯彻落实部省三农工作部署外,我们始终以助力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为方向。”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处副处长雒军说。由此可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协会)工作的重点是服务。
四川种业集团作为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的共建会员,为全省家庭农场在种子团购上提供了便利。“今年通过省联盟平台,团购了670斤油菜种子、2.3万斤小麦种子,比以前分散在市场上购买便宜了20%以上。”仪陇县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理事长汤官太说。
今年8月,刘沈厅了解到许多家庭农场对水果纸套袋有很大需求,于是通过区联盟将这一需求信息与供应商进行对接,集体采购了2000件纸套袋。“每件可套5000斤果子,2000件纸套袋解决了2000余亩水果套袋的需求,成本至少降低了8%,节省了6万多元。”
除了种子、农资团购,生产环节中建立有组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各级联盟(协会)的重要服务职能。德阳市旌阳区家庭农场联合会耕种防收几个环节共能整合农机300余台(套),收割季节能调用大型收割机500余台、烘干设备35套,每套日烘干能力30吨。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能支配的烘干设备,每天烘干能力可达1500余吨,大小春各以一个月时间计,共可以解决15万亩小麦、15万亩稻谷的烘干需求,而整个旌阳区年小麦播种面积仅为18万余亩,水稻播种面积约26万亩。”旌阳区家庭农场联合会会长杨兵说。
旌阳区家庭农场联合会与中化农业合作,每年通过中化农业的渠道统一销售小麦1.1万余吨、稻谷4000余吨,总销售额高达4000余万元。另外,联合会还通过县平台公司德阳旌耕农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统一销售经作产品1000余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300余万元。
“大型客户对单个家庭农场的供货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汤官太说,“通过联盟抱团以后,面对大型客户的采购投标,我们就会有优势;抱团统一销售,对于产品的分级包装、物流配送的成本也会降低,这对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对高端客户的需求满足也更容易实现。”
解决“难点”,筑建家庭农场农业现代化的快车道
较高的科技含量是现代农业一大特征,而家庭农场主往往年龄偏大,知识水平较低,具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做好家庭农场主的技术、技能和经营理念的培训,是联盟(协会)工作中又一着力点。首先,省联盟进行了很好的顶层设计,各县级联盟依样学样,各尽所能。
在省联盟的企业微信上,“专家问诊”共邀请了60余位农业技术专家,可以让家庭农场主足不出户,进行点对点的技术精准指导;“田园秀才”共邀请了21名具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家庭农场主,现身说法、以案教学。
省联盟组织编写的《家庭农场宝典》《家庭农场50问》,为各级联盟(协会)组织线下培训提供了教材。杨兵不仅是旌阳区家庭农场联合会会长,同时还担任了旌阳区人才协会农业分会会长。他说,他们每年要组织10余次农业技术培训,还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
长期以来,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老大难问题。2021年,省联盟率先与省农业银行、省邮储银行、省信用联社、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等在22个县(市、区)共同开发推出家庭农场信贷直通车,面对家庭农场提供“两低一高”的信用贷款服务。
“两低一高即门槛低、成本低、效率高。”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科教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股股长朱金凤说,从2022年开通家庭农场信贷直通车以来,全区共解决直通贷21笔1108.9万元,来自农行旌阳区支行的9笔219万元。全省已累计解决直通贷196笔1.43亿元。
“有省联盟和省农担的公信力背书,银行更放心。”刘沈厅说,这便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便利,“组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产业执行者与政府部门间良性沟通,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准确把握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更有利于每项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