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赋能青海饲草产业发展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漪婕
  • 作者:艾科
  • 2023-11-22 16:38:15

青海省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以牦牛、藏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是青海特色产业和基础产业之一。饲草产业既是当地抵御畜牧业自然灾害风险的支柱产业,又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青海牧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自然灾害频发,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随着禁牧减牧、自然保护区划定、草原生态治理等政策落实,青海牧区草牧业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优质饲草料供应不足是制约其草牧业发展的最重要瓶颈。

目前,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联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青海凯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企业+农牧户+基地”的科技帮扶模式。从适宜种植优良牧草品种的引进筛选、优质饲草高产栽培技术、饲草适时收获及青干草调制等技术的研发及推广示范,助力青海省草牧业转型升级增效,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青海省饲草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能,助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学敏研究员,牧草产业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站长、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刘文辉研究员和牧草产业体系苜蓿品种改良岗位成员吕会刚副研究员等草业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连续多年深入青海藏区,行走田间,扎根基层,秉承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工作方针,通过饲草品种引进及栽培种植技术推广实施,开展科技帮扶并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当地农牧民和企业的欢迎。

针对青海藏区优质饲草品种缺乏、饲草栽培种植技术薄弱等问题,组织实施了四项具体帮扶措施。一是深入农牧区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结合生产技术难点,开展现场培训和技术服务,覆盖多个农牧区。在当地农牧区实地问诊,第一时间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中存在实际问题。第二,深入企业开展饲草种植技术培训,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围绕饲草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输送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和工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在泽库县宁秀镇建立国内优良燕麦品种筛选试验田和100亩的优新品种高产示范田,进行适宜品种的筛选,同时,专家组将选育的适宜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丰产、抗逆性强的饲草新品种委托给企业示范、推广。

据了解,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通过田间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模式,让农户切身体验到新品种的抗性、产量和品质,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本年度,专家组向牧民推荐了豆禾混播新模式:饲用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种植能够通过功能互补、时空互补等提高整体产量、营养品质和土地利用率。专家在混播示范区现场给农牧民讲解了该模式的优点和推广前景,得到了农牧民的广泛关注。

作者:艾科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