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吹响之际,汇聚众多“贸促人”的记忆与思考,回顾中国农业贸易前行之历程,推动农业贸易事业欣欣向荣、薪火相传,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农业贸易从曾经的国家出口创汇主渠道,到入世谈判的“焦点”议题、“临门一脚”,再到多哈回合的重中之重,见证了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也见证了对外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2003年正值入世过渡期,农业贸促公共服务机构应运而生,为中国农业更好迎接世贸规则的机遇和挑战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在入世后过渡期、自贸区建设和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公平贸易等工作中,代表利益攸关方提出专业方案,争取产业发展与安全利益。
农业贸易廿载,有幸亲历许多“时”和“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2007年,中国与新西兰结束自贸区谈判,达成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首个自贸协定,通过创设乳制品特殊保障措施,为妥善解决双方农业关注找到新路。2008年,距离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模式案文达成一致仅一步之遥,不少人因这次悲壮的失败泪洒现场,但又继而投身于打破僵局的各种努力、不断求索。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农产品“早期收获”为代表的农业领域率先开放,成为双方互利共赢的佳话。2014年,中国与澳大利亚、韩国分别完成自贸协定谈判,平衡农业攻守利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与澳大利亚结束长达十年的“马拉松式”磋商,在实践中寻找重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系统方案。2017年,中国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为农业领域应用此类贸易救济手段开先河。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农业自由贸易网络在周边地区全面铺开。2021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以下简称“国贸基地”)建设启动,首批115个国贸基地获批,构筑起“十四五”时期农业外贸骨干力量矩阵;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成立,为国际市场贸易形势研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论坛首次设立农业分论坛,国内外政商学界围绕“全球农业贸易与乡村振兴”进行交流研讨,并由此形成了进博会机制化论坛平台。在时光中的定格不仅有一次次探索的坐标,还有农业对外开放的宝贵经验与启示。
农业贸易廿载,有幸结识众多师长、朋友、领导、同事。他们中,有的是各级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的是国内外一线的“谈判官”“代言人”,有的在国际组织和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还有的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尽管履职不同岗位、身处不同地区,在他们身上,总能看到孜孜不倦、笃行不怠的干劲,求真务实、严谨规范的专业,风雨同舟、并肩前行的温暖。致敬和致谢每一位“贸促人”。
新时代,新征程,农业贸促工作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担当。愿“贸促人”继承往日荣光,擦亮心中梦想,将涓涓细流汇入农业对外开放的大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航程行稳致远,贡献新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