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5分钟就出锅喽——”馒头上屉,柴火烧旺,一口口大铁锅散发出蒸腾的热气,从馒头车间一路弥散到售货前台。“买卖儿真好!”排队等待多时的顾客看着忙不迭打包的店员,笑呵呵感叹。王哥庄的冬天,就从这样一家家热气蒸腾、加班加点忙生产的馒头店开始了。
从手上技艺到舌尖产业,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铁锅大馒头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富民增收的“金饽饽”。今年截至10月底,全街道生产大馒头1.2万吨,产值1.08亿,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升温”,因为接下来的4个月才真正进入王哥庄大馒头生产和销售旺季。“去年最忙的时候,店里40多个人加班加点干,一个月光面粉就消耗了8万多斤。”说起馒头店生意,久香园大馒头店老板荆长艳脸上写满骄傲。王哥庄大馒头拥有500余年历史,近年来,随着崂山区文旅产业的发展,王哥庄大馒头作为一项特色食品开始逐渐为游客喜欢,一些村民抓住商机开启了加工大馒头的致富探索,荆长艳就是比较早的馒头加工户。“这个时期的王哥庄大馒头虽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潜质,但还是大家各自摸索着干,且‘各自为战’的松散发展模式很难确保品质、形成规模性的影响。”王哥庄街道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贾宗忠介绍,2009年王哥庄街道专门成立了特产办公室,不仅总结出“专供面粉+崂山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传统工艺”的独特配方在全街道推广,还凝聚各方力量资源为大馒头铺路搭台。此后,王哥庄大馒头开启了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现在政府真的是帮我们把王哥庄大馒头这个名头打出去了,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接过年的订单了。”王哥庄二月二农场运营总监黄敬敬介绍,现在他的农场除了传统的加工销售,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推出大馒头制作研学体验项目,将王哥庄大馒头制作技法和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出去。
为推动王哥庄大馒头进一步“走出去”,王哥庄街道借势网络平台,成立电商直播总部,通过抖音直播、电商培训等方式为商户传授电商知识,推动王哥庄大馒头沿着网络走向全国各地。“一开始是做淘宝和拼多多,后来短视频火爆又开始做抖音直播,街道也很给力,帮我们引进了很专业的运营公司,目前我正跟他们合作,直播间5个主播一天轮着不间断播,旺季的话一天能卖到3000单左右,大约是15万元的销售额。”做了十几年馒头生意的鼎盛香馒头店老板何安强在向全市各大酒店、企业供货的基础上,如今将营销重心逐渐转移到网上,成为“云上”卖馒头的带头人。何安强告诉记者,为了迎接大批线上订单,他联合周边20多家馒头生产散户一起成立了何家手工馒头合作社,“他们负责生产,我负责检验质量、线上销售。”何安强介绍,现在公司安装了ERP系统并且设立了“快递云仓”,订单一旦产生将自动抓取到“快递云仓”统一发货。“目前我们通过‘云仓’备了11万单存货,快递费也缩减了一半。”
从山海渔村到世界餐桌,王哥庄大馒头实现了产业化发展的大跨步,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截至目前,王哥庄共有大馒头企业商户160余家,形成了以何家村、王山口村、曲家庄村等为代表的大馒头专业化村庄,让当地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为推动大馒头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王哥庄街道从生产标准、品牌宣传、人才培训、拓展销路等各方面进行引导扶持。在2023青岛崂山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开幕式上,王哥庄街道发布了《王哥庄大馒头团体标准》、“馒馒一家人”“馒馒喜欢你”版权商标申报成果,让王哥庄大馒头有生产标准、有官方IP,推出的围裙、帆布包等文创产品和花样馒头产品手册,也迅速“圈粉”无数。
“今年,街道继续通过发放面粉、酵母补贴,确定面粉供应企业、对企业商家进行检查等方式,为王哥庄大馒头发展保驾护航。”王哥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丽丽介绍,“下一步,街道将积极探索大馒头产业与民宿、餐饮、文旅等业态融合发展,同时加强人才培训、加大人才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让王哥庄大馒头产业拥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