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一行来到广东就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座谈。
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中间包含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振兴乡村产业,均有积极意义。
今年2月,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培育‘种养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参考欧美日韩等国预制菜60%左右渗透率的水平,结合我国居民消费趋势,预制菜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以1.2亿人口的广东为例,如按欧美日韩消费渗透率计算,消费人口可达0.72亿,如每人每天消费30元,则每天21.6亿元,一年消费量超7000亿元。
为了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新赛道,广东省于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这是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涵盖加快推进预制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制菜分类基础标准、品质评价检测标准等。
广东省各地各部门正在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广东率先推出“年菜”概念,为预制菜发展注入新活力。“年菜”是具有节日气氛的菜品,“年菜”的魅力在于美食+传统+社交,“年菜”需要有一定的档次,提高了预制菜的品质、价值。目前,广东清远鸡、烧鸭、狮头鹅、猪脚姜、牛肉丸、菠萝咕噜鱼、冬阴功海鲜煲等预制菜远销欧美等地,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