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内蒙古鄂托克旗:由通到畅再到好 “四好农村路”托起乡村振兴梦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李昊
  • 2023-12-06 19:34:15

初冬清晨,沐浴着第一缕阳光,乌兰镇哈马太六组村民马子林就和老伴踏上了家门口焕然一新的柏油路,心里喜滋滋的。

“过去,这条路泥泞不堪,坑洼不平。特别是在农忙时节,机械通行极不方便。现在好了,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农机直通田间地头,这条路打开了我们的致富大门。” 马子林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伴随着冬日的暖阳,行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放眼望去,平整宽阔的农村公路,蜿蜒曲折,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这些路,不仅连起城乡,畅通内外,还串起祖国的壮美山河,更托举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截至2022年,鄂托克旗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058.853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3259.5公里,占比通车总里程80.3%,路网密度15.52公里/百平方公里。

正在巡检公路的鄂托克旗交通局副局长奥治平对记者介绍说:“农村公路是大民生,它承载着老百姓的致富梦想。农村公路建设,打通了‘有路难行’的瓶颈,让周边的百姓尽享发展红利。目前,鄂托克旗农村公路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100%,其中双车道以上公路比例62.7%,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100%,等级公路比例为96.3%,均超出自治区平均水平。”

冬日暖阳好,草原路通畅 。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彰显着强劲的发展脉搏。农村公路的蝶变,是鄂托克旗围绕“建、管、养、运”目标,落实《鄂尔多斯市“十四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要求,把交通作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开关”,作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大民生”,将农村公路建设以干支相连、通村达户、惠民便民为主,以一体化发展为方向,高位推进、创新发展,蹚出了一条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农村公路关乎群众美好生活,更是畅通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作为全旗“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鄂托克旗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串联作用,全面发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统筹推进较大人口规模嘎查村(组)通硬化路,持续延伸覆盖、打通梗阻,满足群众日常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目前,全旗公路形成以东通荣乌、西接敖银、南至包茂、北抵京藏的国省干道为主框架,县乡公路为脉络,通村公路、旅游环线为节点,互通互联、内外通达、陆空衔接的立体式、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2022年,鄂托克旗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旗。

鄂托克旗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辖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结合地广人稀的地区形态,农牧民居住分散等情况,如何把农村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产业服务、乡村发展统筹规划,让全旗3.35万农牧民增收致富。2023年新改建农村公路项目,陆续竣工投入运营,完成了29个项目总里程432公里,总投资4.97亿元。其中查陶线作为鄂托克旗通往宁夏的出省公路,将承担着全旗最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它连村带户,沿线串起了草原、牧区、景区,形成一条特色乡村旅游带,这些路,不仅打通了特色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动的“最后一公里”,还凝聚起了农牧民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真正实现了农牧业因路而兴,农牧民因路而富,农村牧区因路而变美。

在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牧民们一边为冬季收储饲草料,一边谋划着明年的打算。牧民其其格感触地说:“自从打通了嘎查路,全国各地的人纷至沓来,自驾车来旅游的,体验牧家乐的,我们的羊肉销量倍增,牧民们收入翻番!感谢旗委政府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啊!”

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往的是富。鄂托克旗农村公路建设蹄疾步稳,走出了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提升的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美丽乡村”输出“美好经济”。

“农村公路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农牧区旅游业兴起的‘助推器’。”阿尔巴斯苏木党委书记孟根吉嘎素感触地对记者说。

从“通”到“畅”,由“畅”向“好”,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网,让农牧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农村公路带动发展牧家乐100余家、特色种养殖大户50余家,每年旅游接待人数达26.0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154.6万元,还促进了生态土鸡、富硒羊肉、苏米图红牛等全旗名优特农牧产品走出家门。阿尔巴斯山羊肉和螺旋藻两个产品,先后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冲出内蒙古走向世界。

“我们对农村公路急弯陡坡路段进行安防设施提升,组织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路况评定,针对安全问题以及道路桥梁隐患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处置整改,做到了路畅车通。全旗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路率82.1%。”鄂托克旗交通局道路养护中心主任苏日格说。

鄂托克旗农村公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从适应发展转变为引领发展,以“交通+产业、旅游、文化”模式,大力发展农村公路“路衍经济”,使农村牧区实现了“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为草原深处带来了人气、财气,让农牧民真正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2022年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5574元、同比增长6.5%。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