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样品、加入分析液、上机测定、填写数据……最近,面对来自全国各地150余名农安监管干部和检测工作人员,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6名基层检测员上演了一场农产品速测实操表演赛,博得了阵阵掌声和诸多点赞。看着他们“丝滑”地完成检测全流程,余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副站长秦丽有些湿了眼眶,“能在全国同行面前一展身手,真开心!”
这是日前在余杭召开的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工作座谈会暨基层检测监管服务能力提升学习交流活动上一个小小暖场环节。而这个“小环节”,正是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之所以能引来全国目光的关键所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离不开可靠的检测技术和监管服务。”秦丽介绍,目前在余杭,以“区—镇—村”党建引领,形成了一级镇街网格、二级村社网格、三级小网格等“三级网格”监管检测模式,创新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打通基层管理“最初一公里”。
那么,“三级网格”如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以良渚街道为例,当地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设有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职监管员,各村则分别设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形成双维发力,重点监管服务生产主体和种植散户。此外,为带动基层网格化监管体系高效运转,街道还明确了监管员和协管员的职责分工,具体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督促指导种植户落实不合格不上市的要求,以及定期对种植户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开展生产基地巡查、投入品监管等。
俞炜萍是良渚街道新港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据告,该村有6个农业生产主体与15名农业生产散户,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责任压力可谓不小。她坦言,每当穿上协管员马甲、戴上工作证件,就觉得这个身份意义重大。
“我们巡查越仔细,农业主体对安全生产就越上心。”俞炜萍介绍,目前,新港村已是余杭全区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网格化管理标杆村,全村实行网格包干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网格化管理,建立“1+6”管理机制,即:成立1个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下设6个三级小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协管员,每年实现“规模主体+散户”巡查全覆盖,这些做法都推向了全区,这让她感到颇为自豪。
监管“职业队”建起来了,“三级小网格”的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是新港村的农业大户,也是G20杭州峰会和杭州亚运会“双保供”蔬菜基地。在众多荣誉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公示牌”可谓合作社负责人何林海最为看重的,因为这就是底气所在。
记者看到,在这一公示牌上,合作社相关主体信息,以及“镇—村—生产主体”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名录一览无余。“合作社成立6人农事安全小组,建有企业农残快速检测室,上市前落实产品‘批批自检’,实行‘带证上市’,随时接受监管员和协管员巡查,‘三级网格’信息全部公开上墙。”何林海信心满怀地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完成76万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自行检测,合格率为100%。“让老百姓吃得明明白白。”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要从田间地头进行绿色种植‘产出来’,还要从基层‘管出来’。”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来,余杭区健全监管体系为抓手,通过配全一套机制、建强一支队伍、打造一支标杆,落实镇街监管员11人、村社协管员109人,实现人员配备和生产主体网格管理“两个全覆盖”,推动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管”双保险。
据了解,作为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初一公里”的前沿哨所,接下来,余杭区还将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技术上门、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基层自治水平,由此保障“三级网格”始终保持高水平、高标准、高效能运转,为余杭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管理全国一流典型示范贡献力量。
作者:胡倩 朱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