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这场推进会,定调“千万工程”河南实践!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杨建国
  • 2023-12-13 22:46:00

走深走实!久久为功!

12月12日,河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批示中指出:

要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的核心要义,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理念方法和实践要求,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走深走实,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笔者认为,以本次推进会为标志,"千万工程"河南实践新阶段正式开启。

未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如何在河南走深走实?乡村振兴河南未来怎么干?这场推进会定调、指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省都在同一条新赛道上。

笔者认为,本次推进会透露出了"千万工程"河南实践几个极具河南特色的关键:

第一,突出"合理"。

浙江实施"千万工程"20年来,先后经历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三个大的阶段。与浙江相比,河南基本还处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起步阶段。

因此,本次"千万工程"河南实践方案,着重突出"合理"的要求。

楼阳生强调,"合理设定目标任务和标准","探索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

会议指出,"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标准可以有高有低,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这些贯穿大会、贯穿方案的要求,都指向的是:"千万工程"河南实践,要立足河南实际,科学把握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推进时序。

笔者认为,"合理"的要求背后,是充分考虑财力可持续、农民可接受程度的限度。

第二,突出产业振兴。

"千万工程"指引浙江全面激活创业创富的农村发展动能,全省1.97万余个行政村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特色富农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增长到2022年37565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需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推进会,在产业振兴上,有两个新提法:

一是,楼阳生强调:把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与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与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会议强调,把壮大乡村产业与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把乡村与农田一体谋划、一体设计、一体建设,将成为"千万工程"河南实践的特色所在。

第三,突出中原农耕、老家乡愁。

乡村建设需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

对于河南来说,田园乡愁的指向非常明显:中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老家河南乡愁记忆。

因此,本次推进会方案中,也反复强调这一点。

楼阳生强调:"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展现独特田园风光。"

会议也指出:"乡村文脉传承更富有活力"。

笔者认为,这是打造"千万工程"河南实践亮点、特色和名片最关键的抓手所在。

第四,突出"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融合"枫桥经验""四下基层"等优良传统,形成了一整套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有效办法,极大提升了乡村基层的治理效能。

对于河南来说,"千万工程"河南实践铸魂的关键在于提升乡村基层的治理效能。

楼阳生表示,要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会议指出,"要推动乡村和谐善治,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健康文明乡风,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第五,突出底线思维。

本次"千万工程"河南实践方案中,在"合理"的要求之下,划出需要守住的三条"底线":力戒形式主义,杜绝面子工程,防止举债建设。

这三条要求表明,本次"千万工程"河南实践方案,突出遵循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动摇、不折腾,循序渐进、积沙成塔。

作者:三农学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 杨建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