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烟台牟平区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在组织百名基层农技人员常态化开展“稳粮保供·四季行动”农技推广服务的基础上,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逐步吸纳为农技推广服务重要力量。其中“师傅带徒”就是农技推广传经送宝的模式之一,在全力推广良种良法、提升服务能力方面趟出了新路子。
精挑细选,补充农技推广“后备军”。今年58岁的杜旭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农技推广中心(农广校)培养的第一批高素质农民,经过多年培育和创业,如今的他具备农民高级农艺师职称,被中央农广校聘为“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并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杰出职业农民”“山东省齐鲁之星。为了发挥“农民大师服务农民”的作用,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增添后备力量,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牟平区农技推广中心创新开展“师傅带徒”工作,从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在“选徒”方面,遵循“就近、择优”两个原则,通过自主报名、摸底调查、层层把关后,好中择优,从道德品质好、思想觉悟高、具有热爱农业情怀、有拜师学艺意愿、与师傅产业类型相同或相近的人员中确定徒弟。今年确定的15名徒弟中,老中青结合,平均年龄47岁,有3名徒弟为“00后”;大学高中学历均有,其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11人,党员5人;既有经验丰富的果农,也有刚毕业的热血青年,涵盖种粮大户、果树种植、无人机飞防以及蜜蜂养殖等各个领域,与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示范带动能力强。
综合培养,锻造为民服务“多面手”。在开展“师傅带徒”培养过程中,牟平区始终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培养出来的徒弟不但在技术技能方面要强,在道德品质方面更要优。对此,牟平区农技推广中心与杜旭签订了聘用合同,明确师傅职责,全程参与师傅对徒弟的培养与指导。一是导思想。在思想和职业道德上作表率,培养徒弟爱岗敬业、爱国爱党的品德。二是传作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徒弟树立科学严谨、求精务实、注重细节、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三是提技能。根据徒弟的实际,对徒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传授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课堂教学以团队建设、集中授课、典型介绍、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邀请烟台市农科院、烟台农业大学等有关专家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组织徒弟到烟台增富山家庭农场实地体验、动手操作、现场交流,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到威海市2位农民大师基地参观学习,请平阴市农民大师前来“传经送宝”;线上学习成立微信群,开设线上学习平台,按照学员需求,录制教学视频,开展网络直播、营销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线上交流学习。
指导带动,当好群众致富“引路人”。两年来,通过开展“师傅带徒”培训,组织徒弟“老带新”同促共进,共培育高水平徒弟30人。同时,通过师徒一带十、十传百,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土专家”“田秀才”,在服务农技推广方面发挥了生力军作用。一是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师傅杜旭创建的烟台增富山家庭农场占地100亩,建有70余亩现代集约式矮化苹果示范园,30余亩大樱桃示范园,另有梨、桃、杏等果树品种。近年来,农场内先后引进推广瑞香红、王林、山东酥梨等优质果树新品种20多种,推广自制酵素、自制豆蛋白等减施增效新技术10余项,带动周边农村果农500多户。同时,农场作为“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每年吸引2000多人前来参观、实训。二是做好为民指导服务。无论是农民大师,还是徒弟学员,都成了农民眼中的“香饽饽”。在区农技中心、乡镇农技站组织的科技示范户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中,广大农民点名要求农民大师或徒弟给予授课,很多农村纷纷邀请农民大师或徒弟学员到村给予现场指导,有效解决了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带动农民增收。2022年的徒弟孙孝新,通过“师傅带徒”培养,在今年10月底牟平区举办的“全区苹果协会杯”好苹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好苹果大赛2023总决赛中获得银奖。如今经过农民大师和徒弟带动的果农达2000多户,在今年的苹果销售中比往年增收5000元以上。
作者:于忠辉 邹家宁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