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强县富民,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12月25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彭水打造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新闻发布会上,彭水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清松表示,近年来,该县把生态作为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竞争力,加快构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支撑、生态旅游业为纽带的生态产业体系,奋力打造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走出了一条山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
提质增效生态农业,不断丰富农特产品
“彭水农业产业化有3个特点,一是有规模,二是有品牌,三是有市场。”会上,彭水县副县长彭小勇介绍,该县因地制宜发展“1+2+2”特色农业,做强红薯“一主”产业,做大中药材、畜牧“两辅”产业,做优烤烟、茶叶“两个传统”产业。
据介绍,彭水县红薯种植面积保持在30万亩(其中高淀粉红薯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量46万吨,红薯全产业链产值8亿元。在地中药材10万亩,畜牧业产值25.2亿元,年收购烟叶16.3万担,茶叶面积5万亩,已创建全国甘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获评“中华薯业大县”“中华蜜蜂之乡”,彭水白茶获评川渝金奖,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5个。
近年来,彭水通过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完成绿色食品新认证14个,累计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达100个,获批重庆名牌农产品新认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认证1个,重庆市最佳绿色食品产品新认定2个。并依托“彭水赶场”等线上和线下平台,彭水晶丝苕粉、不老泉太极水、紫苏油、火棘果饮料、宏绿自热食品等健康食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我们将集中要素资源强投入,全力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示范带动能力,持续推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彭小勇说道,通过提升亩均效益、深化利益联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彭水已培育龙头企业30余家、农产品加工主体340余家,近三年农业总产值增速保持在6%左右。通过探索村集体经济分村定类、分类定策、分产定效、分年定收“四分四定”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100%、50万元以上的有20个。
提级扩能生态工业,不断丰富绿色新品
“我们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发展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轻工、民族医药、新材料及战略新兴产业等产业集群。2023年1-11月,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0.8亿元,同比增长4.3%。”会上,彭水县副县长陈昌华介绍道。
今年,彭水县新出台了《促进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进一步加大生态工业培育扶持力度,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全力引进各类优质项目。围绕产业集群精准发力,引进华能集团、华润电力等大型国企央企,签约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引进希望德康中央厨房项目、亿源粮油生产加工项目、优质有机白茶产业项目等优质产业项目。2021年以来,彭水签约生态工业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达196.8亿元。
当前,彭水正加快建设风光水储气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新开工华润电力、重庆能投2个风电项目,全力争取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乌江彭水水电站装机容量175万千瓦,年产值达13.2亿元,是重庆市最大的水电能源项目。同时,推出一罐水、一袋粉、一盒饼、一听饮、一桌菜、一杯茶、一瓶蜜、一桶油“八个一”健康食品,部分产品远销国内外,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9.5亿元。
近三年,彭水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保持在7%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以上。接下来,彭水县将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压缩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打造形成最优的营商环境。
提档升级生态旅游业,不断丰富文旅精品
“彭水作为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近年来,我们紧扣‘三大定位’,坚持以‘九苗’‘三养’为载体和抓手,大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具有彭水辨识度的民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会上,彭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吉光表示,为推动文旅、农旅、城旅融合发展,彭水持续做好苗食、苗绣、苗艺、苗歌、苗舞、苗医、苗药、苗寨、苗城“九苗”和食养、药养、康养“三养”文章。
彭水县以展示和融入“九苗”文化元素为重点,建成运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蚩尤九黎城,布局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苗族风格建筑群,先后设置开放苗绣馆、苗艺馆、苗医药馆、欢乐茶馆等,集中展示推介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同时,立足彭水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8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和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策划推出民俗风情游、人文历史游等8条旅游线路,其中“苗乡养心古镇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阿依河景区上榜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旅游客源市场覆盖全国各地,辐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彭水县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连续承办七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两届“武陵山国际森林音乐季”,连续六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或竞争力百强,“特色农旅融合之路”获评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农文旅融合发展,也让彭水“火”出了圈。2023年1—11月,彭水县共接待游客2260.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32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65%。累计培育文化旅游经营主体1800余个,发展农家乐及乡村民宿等720个,打造农业休闲体验观光园12个,带动3万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有20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因生态旅游业受益,推动该县文化和旅游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彭水县地区生产总值216.4亿元、增长8.3%,增速位列重庆全市区县第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44元、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45元、增长7.6%。陈清松表示,下一步,彭水县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进一步做优生态农业、做大生态工业、做靓生态旅游业,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