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贵安:农村“五治”推动人居环境实现精彩蝶变

2023-12-26 20:33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晰然

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在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农村“五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人居环境格局深刻重塑、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量质齐变:农村“五治”实现了什么?

通过农村“五治”,实现了村容村貌从“脏乱差”向“洁净美”、生态环境从“黑臭污”向“长久清”、群众观念从“等靠要”向“主动干”的蝶变新生。

农房实现风貌齐乱之变。农房从底数不清、标准不明、布局无序、功能不齐的过去时,蝶变到底数清晰、建设规范、依法管理、盘活利用的现在时,安居、美居、宜居、乐居正在成为贵阳贵安农民的“标配”。

水体实现质量清浊之变。水源水体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良好转变,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53%,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水源稳定、水量充足、水价合理、水质优良正在成为贵阳贵安农村的“标准”。

垃圾实现分类有无之变。农村垃圾从“投进去、运出来”的初级治理阶段,蝶变至“分、投、收、运、处”环环相扣的垃圾减量化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30户以上村民组垃圾收运体系100%覆盖,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集中收运、规范处置正在成为贵阳贵安农村垃圾治理的“标牌”。

厕所实现卫生表里之变。农村厕所从多部门、多标准的分散式治理模式,蝶变为一个部门、一套标准、一套机制的高效治理模式,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如厕环境大幅改善,农村公厕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干净卫生、规整洁净、方便实用正在成为贵阳贵安农村厕所的“标识”。

风俗实现观念新旧之变。通过宣传引导、大力倡导、文明劝导,群众观念从过去婚事大请、丧事大办、巧立名目多办的不良风气,蝶变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农村文明新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谐稳定正在成为贵阳贵安农村的“标签”。

​何以而变:农村“五治”实践了什么?

各级各部门把农村“五治”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作风工程,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建立群众意见、项目、资金、责任“四张清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精准“治房”增颜值。突出“清、建、管、用”,完成全市约51.5万宗宅基地权籍调查,确权登记18万宗,动态整治农村危房5645栋,宜居农房整治20000栋,培训农村建筑工匠22412人,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1254栋。

精准“治水”优生态。坚持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新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9个,累计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24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32个,10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覆盖率达98.02%。综合治理黑臭水体30条,实现动态清零。

精准“治垃圾”美环境。以“干湿分类”为重点,紧盯“五个环节”,发放家用“干湿”分类收集桶8.7万余个,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投放点15225个、收集收运点10241个,建设有机垃圾协同处置试点项目2个。

精准“治厕”提品质。统筹推进治厕治水同治、室内室外厕所同治、公厕私厕同治“三个同治”,新建改造农村卫生厕所8.5万余户,建成农村治厕治水同治示范点21个,有效解决“小厕所、大民生”问题。

精准“治风”得民心。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三个重点”,组织1660个村(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全市24.1万名党员干部100%签订承诺书,64.6万名干部职工和村(居)民主动签订承诺书;制定婚丧事“3、5、15”政策倡导标准,搭建“1+10”婚事新办平台;规划建设“一村一生态公墓”,推进殡葬改革。

统筹思变:农村“五治”启示了什么?

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实现了人居环境由乱到美的华丽转身,“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为抓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参考路径。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农村“五治”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新征程上,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关注、最受益的实际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农村“五治”始终坚持树立大抓基层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新征程上,要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管共享乡村振兴,形成党建引领、干群同心、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良好工作格局。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农村“五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有机融合,实现“五治”一体发力、同步开展、整体推进。新征程上,必须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把握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从整体上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

必须坚持久久为功。农村“五治”始终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标准,保持战略定力,一抓到底、久久为功。新征程上,必须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任务,对标对表乡村振兴部署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作者: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局局长 马骁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