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米海拔之地的最佳合伙人

2024-01-05 22:26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燕

一条小路蜿蜒而上,自山下直通云端,若隐若现。沿着公路,穿过云层,这个被称为云端上的村落——茨竹坝,就随着路显而越发清晰起来。

茨竹坝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麻栗镇,常年云海缭绕,是麻栗坡县烤烟种植村中海拔最高的一个。听说茨竹坝有个老烟农找了个合伙人,准备一起干,新烟农兴致勃勃,买了两座移动式烤房,正在修建中。以前见过很多“合伙人”不欢而散,“亲兄弟,明算账”是最现实的问题,“清官难断家务事”是最根本的困难,劳力分配、技术管理、资金来源,哪一样说不清楚,到最后都会“反目成仇”。

烤烟产业本身比较依赖天气变化,关键在于技术,而成功的根本还在管理,合作本身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始于合作,成于拼搏,久在和气。

“小福,你们这个烤房建起来估计会有点漏气,修好要先检查这个问题,漏气的话买点泡沫胶,方便还便宜。”麻栗镇烟站站长肖启学刚到烤房边,就先提醒着注意烤房密封性的问题。“好的,站长,我记着了,整好就喊小贵买来备着。”老烟农邓信福正带着新烟农陈昌贵动手修建烤房,俩人都话不多,手里的活却是半点没有慢下来。“身形瘦小,皮肤黝黑,性格温和。”这是这对合伙人给大家的最初印象。

邓信福是茨竹坝土生土长的人,自1993年开始种植烤烟,至今近三十年,靠着这个产业,供了一双儿女上学。后来,邓信福遇到同乡陈昌贵,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回乡合伙种植烤烟。

邓信福在封顶打杈。

2022年7月,邓信福回到老家就开始物色适宜地块,着手租地事宜。年底,陈昌贵一回到家,就带着租金开始量地、翻犁、预整地……一个出资,一个出技术,劳力共享,共同管理。就这样,这对合伙人在两千米海拔的地方合伙干起来了。

“小贵第一年栽,好多事还理不清,重要的环节还是要一起干,首先用家里面的劳力,两家人加起来劳力就多了,大量用工的环节,请两个临时工帮衬着就行了。”邓信福一边分析共有资源,一边规划今年的用工。“技术你懂,管理上你就看着办,都听你的。”陈昌贵不懂技术,都是边做边学,家有两个老人年岁较长,劳作不便,就负责在家煮饭,保障后勤。

“刚开始烤烟,先在小贵家烤,先把他教会,后面才轻松点。”作为合伙人,邓信福从来不吝啬把技术教给陈昌贵。“这炉烟好像变得不太正常,麻烦你们来看一下。”新烟农陈昌贵第一次烤烟,对转火时机把握不准,经常跟邓信福一起讨论,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也会联系烟站。在邓信福的带领和烟站的指导下,陈昌贵边干边学,加上自身勤于钻研,很快就从“门外汉”步入正轨。

两人性格都温和,一个愿教,一个肯学,家里人也比较和气,不计较得失,有劳力的出劳力,没劳力的做好后勤,有技术的出技术,不懂的就学,事情有商有量,将现有资源做到了最优化配置。各个环节管理得井然有序,烟株长势喜人,烤后烟叶产质量高,成为麻栗镇烤烟种植示范户。

“烟都没交完就喜提新车啦!”

“好烟要坐新车噶!”

在收购线上,收购人员七嘴八舌地打趣陈昌贵。

“我们面积大,每轮交烟,邓信福家那张车小,一车拉不下,没有车实在不方便,反正也打算买的,早买早用!”陈昌贵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2023年,邓信福和陈昌贵合伙种植烤烟94亩,交售金额52.11万元,亩均交售收入达到5543元,远远高于同地区其他烟农。交售结束后,邓信福家也新购置一辆SUV家庭用车。

“有些环节上还有点问题,我们后面也讨论过了,明年继续合伙,扩大面积,这段时间已经开始租地了,争取早作安排!”说起烤烟的打算,两个合伙人信心十足!

作者:田景丹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