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天气变化剧烈,浙江平湖市也不例外。前几日还是暖阳高照,果蔬大棚需要通风散热,立马“变脸”迎来强雨雪,最低温度骤降至零下,冻伤、减产风险不小。尤其到了年关,能不能平稳过冬,不仅关系到种植户的钱袋子,更直接影响春节期间的市场保供。对此,平湖市多措并举提稳“菜篮子”。
“根据天气情况和大棚内果蔬生长状况,我们正指导工人在土壤上均匀覆盖地膜,一方面可有效保持土壤温度,防止果蔬冻伤,另一方面,地膜能隔绝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量。”当湖街道农业技术员徐柳静告诉记者。
徐柳静是当湖街道“农技下乡”志愿服务小队中的一员。据了解,该小队由2名农业技术员和3名助农志愿者组成,此外其他小队还有党员干部、乡贤代表、联村干部等,各队实行“一周一访”服务机制,定期赴工坊指导工人做好防寒保温、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抽检等,为街道900多亩蔬菜大棚保驾护航。
在平湖,像这样的小分队有不少。由于应对有方,在经历了一轮接一轮的寒潮袭击后,眼下,全市的果蔬大棚里,成方连片的青菜、多心菜、草莓等作物抗住了寒流,依旧长势喜人。尤其是大降温前,大家组织抢收,帮助对接销售成为了严冬下的暖心事。
最近,新仓镇中华村“净菜加工”共富工坊负责人老姚有点着急上火,这厢超市在催货上架,那头又逢年底招工难,供应吃紧,两头受压。村两委班子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动微网格长力量,为净菜共富工坊新招募了20名临时工,又与周边5家共富工坊开展联动,将30名富余员工调过来。若是再忙不过来,15名大学生、党员志愿者随时待命,可组织抢收、搬运与销售等,这让老姚顿时吁了一口气。
有人急收,也有人愁卖,种得好更要卖得出去,并且争取卖个好价钱。为此,平湖各个镇街同样动足脑筋,像曹桥街道帮助搭建信息、产品、工坊等对接平台,做优“订单农业”,并通过共富工坊将周边小农户统起来,打造“堰上人家”区域公用品牌,让大家得以借船出海,卖到千家万户。当湖街道党委则当起了“蔬菜红娘”,为工坊与餐饮企业牵线,同时邀请主播开展农产品促销带货,着实消除了不少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稳产保供一头连着农户增收,一头连着市场供应。接下来,我们将动员村干部、年轻干部、专业在职党员等各方力量,指导帮助农民保质保量做好农业生产,以应对极端气候。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充分依托党建联建等机制,帮助农户和工坊拓渠道,努力让农田里的果蔬一个不落地送到百姓餐桌上。”平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杰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实习生 周端平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