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到底有什么,以往的数据只能到乡镇,最多到行政村,而遂昌这次调研,把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细胞’——自然村给摸准摸透了!”2月4日下午,浙江省遂昌县发布了乡村振兴分类底图新成果。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例以自然村为基础单位的村庄分类底图,包含“基础数据库、村庄基础图册、村庄发展指数、乡村振兴”四大版块内容,能够为各山区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借鉴。
作为浙江典型的山区县,遂昌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农林产业、完好的传统建筑和独特的山水格局,但遂昌境内有行政村201个,自然村更是多达1640个,大部分天然村地处偏远、分布散落且各有差异,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困惑和难点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遂昌县与浙江农林大学开展校地合作,从“摸清家底、理清资源、认清潜力、分类推进”四个关键点入手,聚焦到最小颗粒度的“自然村”,在全县范围进行乡村分类大调研。
经过近一年努力,遂昌最终形成了包括“一库一册一图一指数”的乡村振兴分类底图,覆盖到域内全部自然村,实现了一张底图绘全局,一套数据理家底,一个指数判潜力,一本图册供决策,为该县进行乡村分类引导、精准施策,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找到了有力基点。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遂昌此次调研把各个村庄人口、产业、经济、土地、村庄风貌等多方面发展信息,收集录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这一系统能直观呈现各村庄位置、范围、周边环境,还包含了村庄基本情况、当前状况、未来规划等信息,后续也能够根据发展需求,及时动态更新。
通过“以数绘图、图库结合”的形式,遂昌县还利用“村庄基础数据库”,同步编制了一套“村庄基础图册”。这一本厚厚的图册融合了乡镇层面、行政村层面以及自然村层面村庄信息,能够为各乡镇、村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在分类底图系统展示环节,记者注意到,遂昌选取了人口现状、资源禀赋等七大方面指标,通过多维度评价模型,经过分析优化、加权计算,得出了综合反应村庄现状、潜力的“村庄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遂昌域内村庄被分为特色保护型、城郊融合型、搬迁撤并型、整治提升型、集聚建设型等类型,为遂昌后续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提供重要参考。
“乡村振兴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自然村,个个都要来一次重新建设,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进’与‘退’,‘以退为进’也是一种‘进’。遂昌县创新绘制的‘乡村振兴分类底图’科学精准、可操作性强,按这个底图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必将能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有益经验。”原浙江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兴泉如此总结道。
作者:龚隆淼 朱金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实习生 朱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